-
1 # 碧野28
-
2 # 天傷星3089
春節是中國流傳幾千年傳統節日,也是華人最為重視的閤家團聚的節日。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從農曆臘月初八除塵,吃臘八粥開始,到過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寸小年,臘月三十過大年,正月初一拜新年,再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等相關的年俗活動十分豐富多彩而又熱鬧喜慶。平日在外打拼忙碌的家人,到了過年都要不遠千里趕回家吃年夜飯,祭祀祖宗,給親戚朋友拜年,互相走動,恭賀新春,互送祝福。
年,在古代是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到了歲末,為了不讓這種猛獸出來傷害人畜,家家戶戶拿出豬牛羊肉和糧食瓜果來當供奉。
這種傳統風俗與中國的農業生產習習相關。農業生產一般都按照農曆二十四節氣運作,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基本上每天都有忙不完的相應的農活,只有到了臘月隆冬,莊稼基本上都收割完了,有些個別農作物也處在冬季的蟄伏期,盼望著瑞雪兆豐年,終於有了閒暇休養生息,人們可以拿出一些富餘的食物慶祝一年的豐收,告慰一年的辛勞,懷念過世的親人和先祖。
如果把春節定在農曆6月15,
首先,季節上就不對,這個季節不能稱之為春節,這時對全國來說都正是炎炎夏日。對應二十節氣當中的小暑或是大暑。完全失去了賀新年,賀新春的意義。
其次,正如上文所說,這樣的季節,農民正是農忙季節,我們家鄉長江中下游平原正是一年當中最忙的“雙搶”季節,每天忙得灰頭土臉,哪有閒情逸致來慶祝什麼節日呢?!
第三,過年時準備很多年貨,在以前人們就是利用冬季寒冷的特點,食物不容易壞,製作臘魚臘肉,豆製品等等。若是夏季過年,古人就不樂意了。
第四,夏季活動一下就汗流浹背,外面日曬嚴重,很多過年的活動,比如趕集,走親戚,舞龍燈等等就變得興致索然,尷尬無趣了。
最後,這樣的季節也不適合旅遊休假。冬天有冬天景緻和美,若是下一場雪,更添了過年的氛圍,更顯得喜慶祥和,多穿點冬衣又算得了什麼呢?!
總之,春節改在農曆6月15是不明智的,古人將春節定在農曆正月初一,自有古人的智慧和高明之處。
由於我們中國年味十足,戀家和守家的傳統文化濃郁,每每春節前後15天都會車水馬龍的大遷徙,而且還都是在我們中國的最冷的冬季,特別不適合長途遷徙,並且為了春節春節前後是企業加足馬力使勁生產賺錢的黃金期,造成前後2個月左右的排汙關鍵期,種種跡象的環境影響都是在春節前後,再加上冬季取暖等因素,造成空前的環保整治壓力,如果我們減少外出,還季節外出遷徙,不就一舉多得了嗎,修改農曆6月15日為農曆12月30日,農曆6月16日為農曆的正月初一,24節氣不更改,沿用。這樣我們中國人外出就不那麼寒冷,也不需要帶那麼多衣物,大家都可以簡裝遷徙,而且還是在溫暖花開的季節,假期可以延長至20天~30天,這個季節又沒有霧霾天氣,多麼適合度假和旅遊,大家討論一下,是不是可行,如果可行請轉發有關部門執行。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不但幼稚可笑,而且讓人無法言語。
一個連春節之意都沒弄明白的人,信口開河的腦洞大開,真讓人們難以啟齒。看來中華文化有待對華人全面提高加速了,不然這種連三歲小孩都感到無語的話題,讓外華人見到了豈不是成了國際玩笑了嗎?到時候別人會說中華文化沒有什麼豐富的含義,連傳承節日都隨心所欲的更改,還能有什麼值得可向往和眷戀的呢?由及是春節這樣世界獨立品牌,以後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性了。
有些東西不是想要怎樣就能怎樣的,季節變幻是它的自然因素和鐵定的事實。某些人以為這些節日是隨便按的,所以可以將它們隨人們的意願而改變。其實不然,一但腦子發熱這種行為就是顛覆了勞作秩序,使人們無法想象冬天還能種植水稻,夏天還能降下大雪,這種異想天開的無庸之作為,最終成為歷史之悲哀。
至於季節為什麼這樣形成,它的按排又有何意義,可以多去閱讀一些書籍,多瞭解一些社會實踐,到時候自然就明白了為什麼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