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我是小學一年級,第一冊的《詠鵝》
有人問我你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什麼?沽酒客拼命思索,終於得到了答案,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詠鵝》,對於一個八零後來說,我並沒有像今天的還在那樣,三歲會識字多少,五歲會背詩歌多少,甚至我沒有印象幼兒園會教我們詩歌。
當然我也不是那種成績特別好的,我大概沒有什麼天賦,也沒有什麼好的家庭條件。我沒有生在富豪之家,也沒有生在書香門第。但是我父母都是坦蕩真誠的人,他們的善良和厚道,給予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的基礎。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也有很多不安逸,也就這樣了。
我一開始以為我第一首不是《春曉》就是《靜夜思》,當我發現居然是《詠鵝》的時候,也突然居然初唐四傑裡,駱賓王也是少年神童了。
當年小學學當時候,就是教會你識字會被,也沒有怎麼介紹這個人,後來看了武則天才曉得他是一個跟女皇帝正面剛的人,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為僧。
不管怎麼樣,在歷史上,我們記住了他的《詠鵝》,其他事情要不是因為看武則天也不太青春。
但是其實《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一文也頗可以一看,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作為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二句,頗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
據說,武后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後來我也慢慢知道了他寫《詠鵝》的背景,當然也可能是民間傳說。據說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裡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客人不知道是有意為難,還是在唐朝那個年代,作詩就像我們背誦乘法口訣表一樣普遍,要不然也不可能考他這個。你想今天的大人誰會讓小孩子寫詩,特別是古詩呢?自然是沒有那種群眾基礎了。
當然像前段時間那種成功學惡搞出來的一天寫幾十上百首詩的小女孩,不是一個道理。那種就是混賬行為。
駱賓王想了想用一種兒童歌曲的形式把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說了出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關於意思淺顯易懂,又不深奧,但是我個人其實對於古詩非常討厭用今天的白話來翻譯它們,暴殄天物,毫無美感。
那天我看一個人解釋說:
“鵝!鵝!鵝!”
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划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
何必呢,讓我們自己感受好不好,這不難懂啊,詩歌已經很形象了。
對了,我的說完了,你們還記得會背的第一首古詩嗎?
還記得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我是小學一年級,第一冊的《詠鵝》
有人問我你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什麼?沽酒客拼命思索,終於得到了答案,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詠鵝》,對於一個八零後來說,我並沒有像今天的還在那樣,三歲會識字多少,五歲會背詩歌多少,甚至我沒有印象幼兒園會教我們詩歌。
當然我也不是那種成績特別好的,我大概沒有什麼天賦,也沒有什麼好的家庭條件。我沒有生在富豪之家,也沒有生在書香門第。但是我父母都是坦蕩真誠的人,他們的善良和厚道,給予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的基礎。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也有很多不安逸,也就這樣了。
我一開始以為我第一首不是《春曉》就是《靜夜思》,當我發現居然是《詠鵝》的時候,也突然居然初唐四傑裡,駱賓王也是少年神童了。
當年小學學當時候,就是教會你識字會被,也沒有怎麼介紹這個人,後來看了武則天才曉得他是一個跟女皇帝正面剛的人,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為僧。
不管怎麼樣,在歷史上,我們記住了他的《詠鵝》,其他事情要不是因為看武則天也不太青春。
但是其實《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一文也頗可以一看,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作為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二句,頗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
據說,武后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後來我也慢慢知道了他寫《詠鵝》的背景,當然也可能是民間傳說。據說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裡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客人不知道是有意為難,還是在唐朝那個年代,作詩就像我們背誦乘法口訣表一樣普遍,要不然也不可能考他這個。你想今天的大人誰會讓小孩子寫詩,特別是古詩呢?自然是沒有那種群眾基礎了。
當然像前段時間那種成功學惡搞出來的一天寫幾十上百首詩的小女孩,不是一個道理。那種就是混賬行為。
駱賓王想了想用一種兒童歌曲的形式把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說了出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關於意思淺顯易懂,又不深奧,但是我個人其實對於古詩非常討厭用今天的白話來翻譯它們,暴殄天物,毫無美感。
那天我看一個人解釋說:
“鵝!鵝!鵝!”
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划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
何必呢,讓我們自己感受好不好,這不難懂啊,詩歌已經很形象了。
對了,我的說完了,你們還記得會背的第一首古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