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97790785644

    中國計劃經濟時期極具時代特色的票證,經歷了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終於在20世紀90年代逐步退出了經濟舞臺,完成了歷史使命。

    中國的票證歷史可謂是一部凝重渾厚的中華民族創業史,是一部華夏子孫與貧窮、飢餓的抗爭史,是囊括中國農業、商業、工業、服務業的發展史,是中國計劃經濟這段歷史的真實寫照和證明。

    1953年中國宣佈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實行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就是對社會資料產品的配置形式採取有計劃生產,而對商品採取計劃供應,對單位個人進行計劃分配。為了滿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採取當時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印發各種商品票證,有計劃地分配到單位或城鎮居民手中。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票證。中國的票證種類數量堪稱“世界之最”,全國2 500多個市縣,還有一些鎮、鄉都分別發放和使用了各種商品票證,進行計劃供應,此外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部隊、公社等也印發了各種票證,種類繁多。

    各地的商品票證通常分為“吃、穿、用”三大類。吃的除了各種糧油票外,還有豬、牛、羊肉票、雞鴨魚肉票、雞鴨蛋票,各種糖類票,各種豆製品票及各種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種布票外,有化纖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紙、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種煤票、商品購買證、電器票、腳踏車票、手錶票,還有臨時票、機動票等,五花八門,涉及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總之,大多數商品都是憑票供應的。什麼樣的商品就用相應的票證去購買,對號入座,缺一不可。為了照顧老幹部、高階知識分子、科研人員和有特殊貢獻的人,也分別發放了一些特供票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匝道是什麼意思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