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以理服人”,可事實上,亙古亙今,很多時候你跟人家講道理,根本不起作用,更不用說讓對方佩服你,你連自己的合法權益都沒能主張和維護,比如說借錢不還,借錢的人討錢時是孫子,你借給他錢的人倒是成了大爺,不是嗎?
回覆列表
-
1 # 鄉雁齊歸
-
2 # 榴蓮望返206545
問題是,你講理,對方講不講理。你在認真地說你的理,對方卻一味胡攪蠻纏。你怎能服他?就像你遇到一隻狼,你講你的為人道理,它只信它的叢林法則。“以理服人”就沒有用。好比二人下象棋,前提是二人都按象棋規則來下,其中有一個人不按規則來,就玩不下去。
-
3 # 感情二哈
真理只存在炮火範圍內。
以理服人,那是不存在的,我只相信人微言輕,人窮莫入眾。
大家都這麼忙,誰有時間聽你講大道理,社會講究:拿錢辦事,或者辦事拿錢。講道理,和以德服人都是以一手拿著指著你講的,不聽,不服?
-
4 # 親愛精誠aaweed
遇到好人時可以講講道理,遇到雜種時就看誰的拳頭硬了,我乾點小買賣,遇到雜種時從來不客氣,我就在從林法則中活了下來。
-
5 # 傻老頭724
當你和領導有了矛盾,想和他講講道理,讓他聽你的,行嗎?
當男人和太太有了紛爭,男人想以理擺平夫人,可能性大嗎?
當鄰里之間發生了衝突,靠講理不找警察,能解決爭端嗎?
當歹徒用槍頂著你的腦門,你是講一下銀行卡的密碼,還是搞一下普法教育?
我們的南海,常有外國軍艦闖入,講了多少年的理了,抗了N回議了,他們聽了麼?
“有理走遍天下”,有時不過是一廂情願。
俗話說“以理服人”,從小到大,我們的父母、老師教育孩子說的通常也是說,做人做事要講道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但是,現實生活中,這句話屢屢被打臉!要我說啊,其實,最沒用的行為,就是講道理!
我們常說:以理服人。無論做人做事,都逃不過一個“理”字。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理,道理也不是三兩句就能說清的。
莊子說:夏蟲不可語冰。
很多時候,講道理只是浪費時間、浪費口舌。
下面我們一起從幾個層面來探討一下。
首先是層次不同,口舌白費
有的人站在山巔,看到遠處山河壯美,景色遼闊。有的人站在屋頂,只能看到樓下的垃圾,滿地狼藉。層次不同的人,看到的風景不同,兩人的溝通都註定是一場無用功。
《莊子》裡有個叫士成綺的人,傾慕老子學說,於是不遠千里,來拜訪老子。到了地方,看到老子其貌不揚,住的也亂七八糟,心中非常失望。士成綺說:別人說你是聖人,我看是老鼠還差不多。老子看了他一眼,低頭繼續讀自己的書,完全把他當空氣。士成綺只好走了。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說話過分了,來找老子道歉。老子對他說:“我如果有獲得大道的實質,你罵我是豬、狗、老鼠又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我。”是啊!你說什麼,只是你說什麼,並不能影響我的心情我的所作所為,也不能改變我的行為習慣。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那些內心豐盈的人,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們不會因為外人的議論就要和別人講道理。有定力,不為所動,保持沉默,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個人才能真正有所建樹。
其次是利益不同,道理白講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逐利是人的本性,也是社會法則。講再多道理,說再多情懷,如果無利可圖,也沒有人願意追隨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觀點、立場。所以很多時候,看似爭的是道理,背後爭的其實都是利益。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魏蜀吳紛爭不止。曹操勢大,蜀國和吳國聯合,一起在赤壁抵抗曹操。那時候,吳蜀對曹操的稱呼口口聲聲都是“漢賊”。赤壁之戰勝利之後,曹操元氣大傷,這時候蜀國反而成為吳國的心腹大患。因為荊州乃交通軍事要地,可人家就是不還,為此,吳蜀二國屢次相爭。為了奪回荊州,孫權主動和魏國合作,還誠意滿滿的稱曹操為“漢丞相”。有了魏國這個盟友,於是有了關雲長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按理說:蜀國和吳國是盟友,偷襲盟友沒有道理。但是蜀國的“荊州”一直藉著就沒打算要還,這不就是耍無賴嗎?沒道理啊。你看,這個時候,道理說破天也沒用。因為利益不同,觀念不同。你跟人家講道理,可人家跟你講拳頭,你還講道理?
再次就是處境不同,道理不同
人和人的處境不同,道理的適用範圍也就不一樣。別天真的以為所有道理都能放之四海皆準。面對的情況不一樣,本身的處境不一樣,道理也就不一樣。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裡。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嚎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沒有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人和人之間,有時是很難感同身受的。不要拿著自己的道理去衡量別人,評判別人。因為你不知道別人的過往,不明白別人的遭遇。有時候,學會閉嘴,保持沉默,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修養。
還有一個需要明白的是,家人之間,不講道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勺子沒有不碰鍋的。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關係,是最親密的關係,也是最難講道理的關係。家是每個人安頓身心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是情感的寄託和歸宿。這樣的地方,是無法講理的。如果一家人太注重道理的對錯,就失去了家的溫馨和溫暖。有個富翁醉倒在別墅外面。保安說:“先生,讓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問保安: “家?!我的家在哪裡?”保安大惑不解,指著不遠處的別墅說: “那不是你的家麼?”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窩,又指了指不遠處的那棟豪華別墅,一本正經地回答說:“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家不是物質的集合,不是別墅、不是房屋,不是裝潢。家是愛的聚合體。因愛而聚,無愛而散。只要家人之間彼此掛念,彼此關愛,家才是我們的港灣。不要在家裡講道理,不要在總是在家裡爭辯是非對錯,那樣只能讓情和愛一點點消失。
古人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不要強加自己的觀點給別人,不要在講情的地方講道理。人過半生,慢慢明白,有時候,我們保持沉默,也不失為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