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nrdfegg

    讀書是一種習慣,記得小時候一本小說捧在手中,心無旁騖一看就是一天,真的是如飢似渴。那應該是算靜下心來讀吧?如今雖然也讀書,卻沒了那種感覺,經常找老半天找不到一本適合自己看的,基本上是電子書,質量不行是一方面,另外是沒有印刷書的那種香味吧?或許是現在物質生活豐富,已經體會不到那種感覺了?

  • 2 # Lovely清幽

    讀書我堅持多年的習慣, 我每天都必須看書,如果有一天沒看,我會覺得心裡很空。

    今天,我翻閱盧梭《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我記得書裡寫道:“世間真有這麼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掌握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 拋開迷茫與焦慮。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讀他的書上我醍醐灌頂,好像突然間為一直困惑我的問題找到了答案。

    這本書上我忽然間很想去認識這個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學家、文學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他一生悽苦卻對夢想的孜孜以求,以“自然”“豁達”的態度面對生活給予他的不公,不甘。人們是這樣評價盧梭的,說他是“十八世紀全世界的良心”。然而他一生顛沛流離,飽受磨難,倍感孤獨。其原因有二: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愛彌兒》被當局列為大逆不道的禁書;二是伏爾泰在一篇文章中揭露他拋棄親生子女的事實,要求對他處以極刑。

    為了在世人面前還自己一個清白,他寫了《懺悔錄》,但仍然遭到種種非議和侮辱。晚年,他重溫往日的時光,審視自己的一生,終於,寫出了《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回首向來蕭瑟處”,盧梭似乎還不曾擁有回顧人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然而他不再苛求當代人的理解,甚至也不再奢望後世遙遠的贊同,就這樣孤獨而坦然地漫步在夕陽西斜的人生之路。在漫步中品味大自然的美景,採集植物標本;同時與自己的心靈親切交談,從中獲得慰藉。

    “有一天我老得不能再老了,真的是垂死之時,如果我能如同自己所希望的那樣仍然身處孤寂之中,再回過頭去讀它們,我會想起我在撰寫它們的時候得到的那份溫馨的感覺。舊夢重溫,時光重現,由此等於將我的生命延長了一倍。儘管別人對我心存惡意,我依然能品味到交往的樂趣,因為這樣一來我便能在耄耋之年與舊我相守一處。

    在我看來盧梭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一個“浪漫”的人,他的內心有很高的道德卻被許多人用道德去詬病,他的內心有很多的哲學卻被很多人從哲學上批判,可這並不影響一代法華人學到一種徹底的"盧梭式浪漫"。

    當然這種浪漫的自由逐漸變成了暴行,繼而有了新的奴役和束縛,但盧梭任然還是那個早已死去的浪漫而自由的盧梭。

    他告訴你,你要汲取的並非什麼真知灼見,你要汲取的是一種浪漫而高尚的精神。

    你可以說盧梭的緋聞讓他不配崇拜真愛,拋棄了五個孩子使他失去了談論教育的資格,粗糙的教育背景令他的一切作品談不上"學術"。但他仍舊是那個浪漫而自由的盧梭。

    如果一個人提起法國的浪漫而沒有想到盧梭,那麼他不是一個瞭解盧梭的人,如果一個人鼓吹雨果卻忘記了盧梭,那麼他不是一個讀過盧梭的人,放眼整個世界,盧梭則是世界之上孤獨的散步者,懺悔著,辯護著,矛盾著,痛苦著。

    即便他一生都處在精神分裂之中,他也依舊不曾瘋掉,因為他是浪漫而自由的盧梭。

  • 3 # 愛寫作的小美家

    從工作開始,就沒有再安安靜靜看過一本書了。工作日都在忙碌,週末也在放鬆自己。

    感覺和自己所向往的日子背道而馳了,為了生活而生活了,生活有太多的壓力,可能我選擇的解壓方式不是看書,而是更墮落的一種方式吧。

  • 4 # 六勿

    挺久了。

    從高中開始或許就已經無法靜心去品讀一本書。

    家長的壓力,老師的壓力,作業的壓力。都在讓我們負重前行。哪有時間去靜心平讀。

    當你覺得你靜下來了,其實你已經亂了。

    到了大學,原以為可以好好玩了,不用擔心作業了。其實等待你的還有許許多多的社團,學生會,以及擔心掛不掛科。

    我們已經被這個塵世的喧囂擾亂了心,若真的要靜下來,只能等到老有所歸之時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然氣燃燒不充分有什麼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