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啟航85376267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很正常。青年男女到了婚嫁年齡,或因性格原因或因工作環境等,一時找不到意中人,或談了多次戀愛都不成功,做父母的,肯定著急了。於是,透過求親友幫忙或透過“相親角”等途徑和方式,張羅著為子女介紹物件,可見父母新的良苦用心,“可憐天下父母親”啊!

    二是相親成與否,取決於年輕人本身。一對年輕人,透過介紹或透過在”相親角“認真後,如果對上眼,他們自然會留下聯絡方式,過後會經常聯絡。這樣,一來二往,談得來的,有可能就變成戀人,經過進一步接觸、瞭解,或許很快就攜手走進婚禮的殿堂。而一旦對不上眼,話不投機半句多,見上一面後,就沒有下文了。這種情況下,父母親再著急也於事無補。

    三是孩子們的事,父母不必太過操心。當代社會,交際、溝通方式多種多樣,性格開朗,喜歡與朋友交往的青年男女,透過交流溝通,一般都會容易找到自己的意中人。而有時父母催得太急,反而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這就需要給他們一定的自我空間,也要給他們一個過程。當然,對於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交往的,透過介紹或參與到”相親角”中,對他們儘快“脫單”,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至於他(她)們一時找不到意中人,作為父母也不要太揪心,不要在過於著急,因為婚戀這種事情,真的要看緣分,緣分不到,急也沒用,緣分一到,水到渠成,一切皆大歡喜。

    總之,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適齡的單身男女青年早日“脫單”,儘快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侶!

  • 2 # 矜玎

    在兒女婚戀問題上,中國父母從來都是集體患上了焦慮症。又一次我陪同學到附近公園相親角去逛,看能否為她兒子選到中意資訊。到那裡一看,掛著的資訊,80後的女生多,感覺大部分為名牌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以上的高學歷,且都是好工作。男生的資訊沒有女生多。同學的兒子89年的,她說要找年齡小一點的女生,起碼有94年以後的。一個一個資訊看過去,真還找到了幾個看上去比中意的94年以後的女生資料,學歷也好,工作也好,又都在同一個城市,感覺很符合心意。於是立即就按照資訊片上的電話號碼撥打過去,接電話的人是個男性,號稱是這個女孩的朋友,說是幫忙女孩子的。我同學就想跟他多聊一些,想多瞭解一下這個女孩家庭情況,女孩情況。可對方就想先問這邊的情況,催促我同學加微信,我同學就趕快加微信,但對方又半天沒反應,就又電話打過去催他透過。對方就催我同學把他兒子的資訊發過去。一來二去的,我同學還是沒有怎麼了解到對方什麼情況。我就感覺有點不對勁,提醒她注意,防騙。後來,有人說,在這裡,好多假資訊,有些是婚託、婚介所專門在這裡撈資料資訊的。我同學聽了下出一聲冷汗,趕快把那微信刪除了。唉,中國父母呀,想想看,透過這樣的方式,為自己兒女找到的那個人,要培養感情,走向婚姻,得多懸呀!

  • 3 # 專業小帥耶

    明顯不能。難道子女結婚了他們就不擔心孫子孫女麼?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相親角的含義,登徵婚資訊,實名認證,自由提取聯絡方式的地方。

    幾十年來,青年婚戀問題從“私人領域”進入“公眾視野”,擇偶行為從遵循“媒妁之言”到“戀愛自由”,婚戀交友形式從“刻板單一”到“豐富多元”,青年一代的婚戀交友形式和婚戀觀都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改變。作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婚戀工作的現狀,映射出中國社會發展和開放的程度;讓青年組“小家”建“大家”,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現在相親角的主力是80後和部分90後,這部分青年的父母都是上世界50年代的人,那個時期的人講國家觀比個人觀嚴重。而這些被逼來相親的男女青年思想已經得到初步解放和父母背道而馳,這些事情讓很多父母產生了自己不能掌握局勢的焦慮。

    原因一:中國的家長永遠把自己放在“過來人”、“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要多”這樣的制高點上,非常喜歡替孩子地親力親為,不論任何事情,也不論任何年齡。

    原因二:根植於父母心中的根深蒂固的物化人群思想。物化自己的孩子,物化孩子的婚姻。因為我們的父母在他們那個年代,很可能就是這麼結合的。他們不理解,為什麼他們可以,我們就不行?

    父母那輩人是群體性最強的一輩,受不了和同輩人的不同,和別人一樣,才能好好活下去,他們不接受新的世界觀,固守自己的思維。

    而現在青年相親觀念有下圖大概幾個方面

    而這些明顯是以前那個時代大部分被群居化的父母不能理解的,所以我還是認為父母他們只是在該擔心的年紀做了擔心子女的事,能理解他們的一片心意,但是接受程度就只能看自身緣分了,畢竟現在社會也沒有誰離開誰就活不下去的可能。

  • 4 # 胖子天天有娛樂

    可憐天下父母心,相親至少能給父母一個期望吧,有時候,我們也不是不找,而是沒碰到合適的。天下父母都是比較關心孩子的,怕一個人孤獨,也是早點抱孫子。

  • 5 # 小紅姐姐的分享

    這也是我身邊朋友遇到的一個難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原本就是正常的人生現象。可是,她的兒子馬上就二十六週歲了,大學畢業也上了兩年班,身邊的同學朋友的孩子有的結婚了,有的談好了,還有的連孩子都有了。然而,她的兒子就是不願意談女朋友,下了班就喜歡宅在家裡,親戚朋友給他介紹物件也不願意去相親,這兩年,把他爸都愁壞了,出門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都想抱抱。不知道為什麼,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孩子的婚戀問題竟然成了需要父母最為操心的事情,這確實是一件令人著急的事情。聽說在某相親市場上,記者發現有九成是父母代子女相親。可是即使如此,但結果卻並不理想,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她兒子經常說:“我都不急你們也不知道急個啥。”可是眼看著他就這麼宅在家裡,也因為工作原因根本沒機會和女孩子交往,一直就這麼悠哉悠哉過著“單身生活”,這無疑更讓他的父母跟著操心了,總想著碰到合適的給他介紹一個可他根本不領情,說啥也不願意去相親。他們也常常是屬於剃頭挑子一頭熱,最後還要給介紹人賠笑臉。

    記得有一次,介紹人把女孩的照片發給她,朋友看了以後覺得各方面都挺般配,好說歹說兒子才答應出去見面,最後還是媽媽陪他一起去的,媽媽看了以後覺得女孩挺好的,可他說了一句沒眼緣就沒下文了,真是把她媽氣的夠嗆。後來再有人介紹乾脆一律不見。

    看到這些,感覺父母代相親往往起不到作用。逼急了還會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有時候根本體諒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其實做父母的也應當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相親的路上,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多和異性接觸,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大膽、正確地面對婚姻大事,少催促,少嘮叨,把戀愛最終的決定權還給孩子自己,放手讓他們去追求異性,創造屬於自己幸福的未來。

  • 6 # 無所謂213478592

    ‘’相親角‘’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笑話,是這些做父母的失敗,本人可以斷定父母來‘’相親角‘’的孩子,情商都是不高的。‘’相親角‘’真不是一個值得讚許的地方,什麼時候‘’相親角‘’消失了,我們的家庭教育進步了。情商教育非常重要,關係到孩孑的未來,走向社會溶入人群,還有與異性交往,直至建立自己的家庭。

  • 7 # 遙遠的林下之風

    有一種認定叫做,我覺得你到結婚年齡了,該成家啦!

    有一種擔憂叫做,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有一種餘熱叫做每天定點去公園的相親角,向來往的人們不厭其煩地推銷著家裡大齡的兒女們,和有相同境遇的父母們結成一種微妙的同盟。

    放之四海,有多少在相親角徘徊的父母就有多少個為相親焦慮的家庭。

    在這一角同頻的父母找到了可釋解的口,無須帶有“家有嫁不出或娶不進”低一等的標籤,抱團取暖。

    廣撒網,從而多斂魚,是他們相親的宗旨,結交同齡的催婚父母,第一時間知曉新的相親角,奔赴的途中既鍛鍊腳力,又豐富退休生活,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處。

    父母的心總是向下長的,無私無盡給孩子傾其所有。孩子們的成長,每一步都深深烙著父母的愛痕。

    父母以過來人的經歷給孩子張羅相親,一是不放心,未來替他們行使愛的權利之人,應該能入他們的眼,趁他們的心,提前把關,提高成功機率。

    二是趕鴨子上架,這不得已之舉可督促孩子們走出去,人與人最原始的交往才是婚姻開始的基礎。

    網路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現代人際交往,不再是單一的人與人交往,更多的現在是人與網路的交往。

    宅系子女和佛系子女的湧現,讓更多的年輕人提前進入半隱、淡然的“假退休”生活。

    靠天上掉下的緣分,也需要伸手去接呀!

    所以父母成了相親市場中的戰鬥機,親戚、朋友、鄰居、同學方圓幾里地未婚待娶的資源他們盡在掌握,此舉不知對於防止老年痴呆是否有促進,(尚需醫學專業調查)但替孩子們相親的父母個個心明眼亮,康健的很。

    成人之美是美德,更是福。

    願在催婚路上上下求索的父母們且行且有果。

    被催婚的兒子,女兒們有空多陪老人們遛遛吧!

    陪愛的途中遇見愛,可能就是你!

  • 8 # 人間二月

    當然能了,一個人看到有很多人和自己有相同的煩惱時,就沒那麼煩惱了。相親角成功的案例或許很少,但就像有一個人中獎就能洗衣無數人去沒彩票一樣,總能帶給父母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圈所的薪資待遇如何?真有這麼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