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務新觀察

    顯而易見的是破剛兌和淨值化,將是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兩大趨勢。那麼,破剛兌之後,投資者還可以買到“保本”型理財產品嗎?

    其實資管新規實施後,部分銀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是“隱而不退”。有些銀行則是將保本理財產品,簡單粗暴地直接更名為“結構性存款”繼續發行。而且結構性存款的起投門檻較低,預期年化收益率卻又超出同期限的大額存單。

    自從2018年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等多部門聯合釋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後,結構性存款就被視為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最佳替代品,銷售火爆、增速明顯,大有取代保本理財成為各大商業銀行攬儲新寵的架勢。

    根據央行最新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年底,中資全國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已經突破10萬億人民幣大關。而這其中,尤以地方中小銀行發行量最大。

    說白了,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商業銀行本身,都一時不可能全面接受真正意義上的資管產品,尤其是普通投資者向來看重本金百分之百安全性,銀行很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此外,市場上有些銀行發行的所謂結構性存款,其實就是由原本的保本理財直接改名而來。這也應了咱們常說的那句話,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目前來看,很多銀行在發行結構性存款的過程中,結構性存款在設計上原本就存在著“假結構、真保本”的現象。監管層也是看在眼裡的,甚至一些連金融衍生品交易資質都不具備的地方中小也同樣在發行。但隨著監管加強,今後將會對發行結構性存款的要求越來越高。

    至少目前為止,一些銀行打著“結構性存款”的幌子,設定“假結構”而行“剛兌”之實,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幾乎都是公開的不是秘密。所以說,大家還能繼續買到“保本”理財產品。但未來一定會在強監管之下,此類產品會越來越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DIUS音訊濾鏡低通濾波與高通濾波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