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暗夜

    1.創造正面環境

    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家長要有有時間陪伴孩子並引導孩子在多樣玩具環境中的應對能力,逐步減少攻擊行為。家長給孩子提供有益、有意的玩具或者書籍,避免有觀看暴力畫面的電影電視,玩耍攻擊性或有攻擊傾向的玩具,特別是家長不能在孩子面前有拳頭第一的情緒出現。

    2.家長正面引導

    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長要出面制止,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小孩子之間的打人多數是誤判,是因為本人家庭教育的原因。不能讓孩子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

    3.做好情緒引導

    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懂得處理,宣洩自己的感情,看年紀大小,其實有時孩子哭就等孩子哭一會(這個要看為什麼),把自己的負面宣洩出來。成人都有找朋友喝酒,聊天,訴苦的時候,小孩子也會有情緒不滿的時候,但不能透過攻擊等行為發洩

    4.培養豐富情感

    可能養小動物,透過日常和小動物的接觸,養成孩子的善良之心,年紀越小越容易樹立這方面的感情。

     

    這裡舉個例子,這次過年期間家友團聚,朋友娃娃在酒店外面騎的平衡車玩,一個四歲左右的孩子過來硬搶平衡車,朋友孩子很輕聲的說:“弟弟別搶,你不能騎這個,我不願意給你玩”,那孩子還硬搶,還想踢朋友孩子(這個場景一看就知小孩是家庭溺愛過多的表現,老子天下第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個時候那小孩的媽媽來了,一頓臭罵那小孩,這個事就結束了。要是在過去,朋友孩子早開打了。所以家長平時的引導很重要。個人膚淺的認為,以後的社會,男孩子既要有拳頭在危急時候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明白拳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靠的是要大腦和個人情緒的管理,但這就在日常。

    總有人說現在的人都浮澡,一方面來說,一個人連生活中的小事都不能正確處理,還怎麼能靜下來呢?其實孩子的情、財、逆商的建立就在日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式電腦風扇一直響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