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軍abc

    長老統治摘抄賞析?

    社會繼替是指社會成員新陳代謝的過程。所謂社會契約必先假定個人的意志。個人對於這種契約雖然沒有自由解脫的權利,但是這種契約性的規律在形成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個人的自由意志。民主政治的形式就是綜合個人意志和社會強制的結果。但在教化過程中並不發生這種問題,被教化者沒有選擇的機會。

    被教化者所要學習的那一套,是先於他而存在的一種文化。教化的過程既不是剝削性的,但同時也是為了適應社會所必要的。教化性的權力在親子關係中表現得最明顯,但父母對子女的教化,一方面是為了社會,一方面也是為了被教化者,並不是統治關係。

    教化性的權力並不限於親子關係。凡是文化性的,都包含這種權利。文化的基礎必須是同意的,但文化對於社會的新分子是強制的,是一種教化過程。儒家致力於形成一個建築在教化權力上的王者。“苛政猛於虎”的政是橫暴性的,“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為民父母”是爸爸式權力的意思。

    穩定的文化傳統是有效的保證。文化就像一張生活譜,我們可以按著問題去查照。所以在這種社會里沒有我們現在所謂成年的界限,比自己年長的人,生活經驗多於我們,可以為“師”。因此,長幼之序也點出了教化權力所發生的效力。親屬原則是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長幼原則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權力的重要。

    回到我們的鄉土社會來,在它的權力結構中,雖則有著不民主的橫暴權力,也有著民主的同意權力,但是在這兩者之外還有教化權力,後者既非民主有異於不民主的專制。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來衡量中國社會,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但都不確當。用長老統治來形容較為貼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豆沙拉里面的沙拉醬是什麼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