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82345548484

    稽核的實施:首次會議→現場稽核→不合格報告→稽核組會議→末次會議。

    首次會議:

    稽核簽到;

    介紹稽核組成員;

    介紹稽核目的和範圍;

    稽核計劃安排的確認;

    介紹稽核的方法和程式;

    確認稽核組所需要的資源和設施已齊備;

    問題澄清;

    確認中間會議和末次會議時間。

    現場稽核:

    組長控制稽核的全過程;

    稽核路線的展開;

    檢查表的使用;

    稽核技術與訣竅;

    稽核的抽樣;

    稽核的驗證;

    做好檢查筆記;

    不確定問題的處理;

    不合格的處理。

    稽核過程的控制:

    控制稽核計劃;

    控制稽核進度;

    協調氣氛;

    保持客觀;

    審定結果。

    稽核路線的展開:

    稽核技術:

    詢問適當的問題;

    驗證對問題的回答;

    觀察實際發生的事情。

    稽核的面談:

    選擇合適的面談物件:

    被稽核區域/部門的負責人;

    直接責任人/操作者。

    提問策略:

    提出恰當的問題;

    正確的提問方式。

    稽核的抽樣:

    隨機抽樣;

    適當數量(檢查表);

    稽核員親自抽樣;

    徵得被稽核人員同意;

    應相信樣本:

    稽核員尋找的是客觀證據而不是不合格項,不應不斷擴大樣本的品種和數量,直到發現不合格為止。

    稽核的驗證:

    依據客觀證據;

    客觀證據:建立在透過觀察、測量、試驗或其他手段所獲事實的基礎上,證明是真實的資訊。

    面談所得資訊應再驗證;

    責任人的談話可做客觀證據;

    非責任人的資訊只作線索。

    稽核筆記:

    便於下一部門調查;

    同事之間參閱;

    需要時查閱(如編制不合格報告和稽核報告時)。

    稽核筆記的內容:

    稽核不合格的證據:

    檔名稱、編號、版次;

    產品/服務名稱、標識;

    區域/工位;

    裝置名稱/所在區域;

    記錄名稱/標識/時間;

    不合格事實。

    稽核線索。

    不確定問題的處理:

    立即跟蹤;

    記下來,稍後跟蹤;

    忽略,不考慮。

    不合格的處理:

    記錄不合格事實;

    注意相關事項;

    同被稽核方責任人確認。

    不合格報告:

    不合格的確定:

    不合格的定義;

    不合格的確定;

    不合格的判斷。

    不合格的描述;

    不合格報告。

    不合格的確定:

    1.什麼是不合格?

    沒有滿足某個規定的要求:

    合同要求;

    ISO9001相關標準;

    公司質量檔案;

    法律、法規要求。

    2.根據不合格的性質,可分為:

    嚴重不合格:

    質量體系與約定的質量體系標準或指定的要求不符;

    造成系統性或區域性嚴重失效的不合格(可能由多個輕微不合格說明);

    可造成嚴重後果的不合格。

    輕微不合格:

    孤立的人為錯誤;

    檔案偶爾未被遵守,造成的後果不嚴重;

    對系統不會產生重要影響。

    不合格的判斷:

    依據客觀證據;

    確定不符合標準的條款;

    確定不符合相關的檔案要求。

    不合格的描述:

    事實的準確觀察 (判斷);

    在哪裡發現 (地點);

    發現了什麼 (事實);

    為什麼不合格 (原因);

    誰在場 (職位);

    採用專業術語 (正規);

    要便於查詢 (追溯)。

    注意事項:

    描述檔案的標識/名稱;

    描述記錄的標識/名稱;

    描述相關職位/工位;

    描述裝置的編號/名稱;

    描述相關的區域;

    描述不符合的原因;

    描述不符合標準條款和檔案。

    不合格報告:

    現場稽核觀察結果的陳述;

    經受稽核部門確認;

    稽核報告的組成部分;

    提交受稽核部門的正式檔案。

    不合格報告的內容:

    稽核員應編寫的內容:

    受稽核部門;

    稽核員;

    不合格報告編號;

    稽核日期;

    不合格描述;

    不合格型別;

    糾正措施完成情況的驗證結果。

    被稽核部門寫的內容:

    對不合格事實的確認;

    不合格項的原因分析;

    計劃/已採取的糾正措施。

    不合格報告:

    稽核組會議:

    現場稽核結束後,末次會議之前,或稽核過程中定期(每天結束時)召開;

    同稽核組成員參加;

    溝通稽核資訊、線索;

    協調稽核方向;

    稽核組長作稽核總結準備。

    稽核結果的彙總分析:

    在末次會議之前的稽核組會議中,稽核組長要對稽核的觀察結果作一次彙總分析:

    從發現的不合格項分析(發生的部門、要素、性質、型別);

    從發展的趨勢分析(上次與本次的比較);

    從體系執行狀況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情況分析;

    總結質量體系的優點。

    末次會議:

    簽到;

    致謝;

    重申稽核目的和範圍;

    確認稽核計劃的實施情況;

    正式提出不合格項;

    澄清;

    宣佈稽核結論;

    提出糾正措施及要求;

    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左邊一個魚右邊一個是認什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