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86549091155

    景中藏情:

    如杜甫絕句《漫興》: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這首詩,全是寫景,春色如畫:楊花撒滿小徑,荷葉點綴小溪,竹筍暗生,小水鴨傍母而眠。從景物中一股融融春意撲面襲來,詩人那種熱愛春天的喜悅心情和閒適自得之意亦自畫裡湧出。景色和畫面中雖一無處涉及情字,但情藏景中,處處都在抒情,真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意境的這種創造方式,歷來最受人們推崇,因為它在風格上極為含蓄,達到了如司空圖所說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而這正是中國詩學追求的最高最難的境界。

    情中見景:

    李白的《月下獨酌》之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即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賢聖即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此詩全作酒後譫語成篇。可笑的邏輯、荒謬的胡話中透露出詩人天真放達的個性。一個醉眼朦朧,酣態可掬的“酒仙”的形象便在這種酒香醇濃的詩境裡不描自現了。這不僅是“情中見景”,更是“語中見景”了。它有點類似小說中的語言描寫顯示個性的手法,又是意境創造中化實為虛的藝術處理。皎然認為:“境象非一,虛實難明”,“可以偶虛,亦可以偶實”。也就是認為意境中的景物和情感的處理方式,可有多種形式。如果說上述“景中藏情”者,是以“偶實”的面貌出現的;而第二種“情中見景”式,便是以“偶虛”的面貌出現的了,仍算“情景交融”的一種方式。

    情景並茂:

    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 驚濤裂岸, 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這是一首詠史懷古詞,是全宋詞中一首千古傳誦的詠史佳作。這首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主要描寫赤壁的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狼一課改寫成白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