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湖孤雁101

    人生豈能處處皆如意,諸葛亮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會有錯誤,有失意。不說別的,他輔佐劉備嘔心瀝血,南征北戰,一心想匡扶漢室,誅滅曹賊,平定天下。結果還是敗給了司馬懿,三分歸晉。試想一下,如果諸葛亮平定天下,劉禪稱帝。這個扶不起的阿斗能把國家治理好嗎?人算不如天算,諸葛亮還是敗給了天意。他早知道會是這樣的結局,還不如隱歸茅廬,閒遊四方落得個逍遙自在。哈哈哈!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2 # 滴逃逃

    以蜀國當時的情況,北伐沒可能能勝利,只會白白消耗掉蜀國的國力。參考太平天國石達開的北伐,最後還是失敗。根本原因,打仗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先壯大根據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皇,才是最要緊的事。蜀國絕對有地利優勢,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是說說而已,只需要等待好天時人和,魏國大亂,司馬家族失人和,就可以開始北伐,成功概率會大很多,就算暫時失敗,也可多次崛起,參考劉邦打敗項羽之前,反覆失敗,原因無它,成都富裕,敗得起。實力不濟時,就默默集攢,以己方優勢,損敵方劣勢,壯大自己,一旦大勢到來,務必致命一擊,絕不讓敵方有喘息之機,勝利就必來。諸葛亮北伐太急,雖然後方通過七擒孟獲後的確穩定,但是十多萬戶的人口數量,意味著戰爭潛力不大,莫若學勾踐臥薪嚐膽,訓練精兵良將,大力發展生產,鼓勵生育,重視教育,提高醫療品質(古代幼兒夭折率高),探索新的武器,培養好接班人,確保蜀國國力的提升……其實除了北伐,諸葛先生要乾的事情太多了,特別是一點,事必躬親的習慣是真的不好,累死不說,沒有花時間去思考,規劃,修正,總結北伐事業的戰略,戰術,這才是六出祁山幾乎失敗的所有原因所在。

  • 3 # 曉月說歷史

    諸葛亮是一個傑出政治家,他伐魏的失敗是必然的,就連諸葛亮自己都知道,當時荊州已失,西川偏居一隅,劉禪軟弱,蜀中能征善戰的大將相繼去世,諸葛亮很明顯想拼一把,他明知道那個時候伐魏是沒有勝算的,他就想趁著有生之年能替蜀國除去一個強敵。

  • 4 # 原創者小磊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2],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三國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歷史。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周瑜等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君主謀臣武將都在舞臺上叱吒風雲,留下了輝煌的歷史。

    當初諸葛亮在草廬之中,對劉備侃侃而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主張。這就是“隆中對”。隆中對力主聯孫抗曹,但其能夠得以施行的基本前提就是取得劉表治下的荊州。

    同樣的一塊土地,什麼時候奪取,從誰手上奪取,就戰略價值而言是完全是不一樣的。當時,曹操尚未進兵,孫權與劉表相持不下。如果這個時候,劉備從劉表手中得了荊州,就是自家獨立的地盤,和外界不會有領土糾紛。這樣,曹操不能見劉備坐大,也會前來攻打。此時,聯孫抗曹,就順理成章。擊敗曹操之後,東吳也不可能提出荊州歸屬的疑問。這樣,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才是真正得到了貫徹實施。

    當關羽鎮守荊州後,其實已經不能心平氣和地與東吳建立聯盟了。道理很簡單,你劉備是得利一方,當然是想維持現狀,保持和平合作的。但東吳這方連續吃虧,心理怎麼能平衡呢?必然要想方設法,奪回荊州的。所以,關羽與東吳的交惡,其罪責也不能全部歸結於他心高氣傲,目中無人。真正的原因就在於諸葛亮沒能合理合法地早早奪取荊州。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諸葛亮北伐祁山震盪宇內,劉備與曹操煮酒論英雄,都被很多人傳為佳話。

    夷陵之戰,四萬精兵損失嚴重,劉備命喪白帝城。南中叛亂,東吳和蜀漢之間的矛盾還在鬧。當時的蜀漢,內憂外患,危機四伏。

    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蜀漢有一位傑出人物,可以說在三國甚至全史都是知名度最高,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他就是神運算元諸葛亮。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雖然說是街亭之敗,諸葛亮有責任,他也很自責,自貶三等。但是我們要客觀來看,馬謖違背諸葛亮的命令,這個不怪諸葛亮。諸葛亮做全域性規劃調兵遣將,手下人連命令都不聽,怎麼能全怪諸葛亮呢?馬謖責任顯然更大一些。還好,第一次北伐損失不算太大。

    個人認為,武侯不能完成蜀漢大業,主要原因還是陳壽說的一句話:“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天命,真是天命。說真的我不能說把武侯的失敗歸咎於人命天定,但是天下大勢,是很難違背的。

    三國人口,蜀漢94萬東吳240萬,加起來都沒有曹魏440萬人多。曹魏坐擁中原,囊括九州,可謂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蜀漢一州左右,東吳兩州半,加起來還不夠曹魏的一半。論人才,曹魏前有荀??④髫?⒅鬱恚?釁謨興韭碥病⒐?矗?罄從鍾械稅?⒅踴帷⒊綠?!?/p>

    蜀漢武將還罷了,至於謀士,除去諸葛亮本人,誰還特別優秀?曹魏的謀士一大堆,荀??④髫?⒊剃諾熱耍?誒?飛隙擠淺S忻?2芪赫季萘酥饕?牟?淼厙??銼?扛?竊妒び謔窈骸?span>

    三國從220年曹丕稱帝開始,就已經宣告了結尾。諸葛亮是人,不是神,沒法逆天。何況諸葛亮比起孫權曹操,還是英年早逝的。上天沒有給他足夠的條件和足夠的時間,天下大勢,魏晉一統,已是必然。

  • 5 # C96808100821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敗,重點培養三個人,結果這三人葬送了蜀國。可以說,蜀國的滅亡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諸葛亮以智謀聞名三國,是蜀國的重臣,為蜀國的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他的有生之年重點培養了三個人,姜維,董厥,諸葛瞻。

    姜維:字伯約,投降蜀漢之後就被諸葛亮一眼相中,委以重任,並且成為了諸葛亮的徒弟。諸葛亮在他的身上花了大力氣,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諸葛亮死後,姜維順利的成為接班人,官至大將軍,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北伐。

    董厥:這個人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他是諸葛亮重點培養的專攻內政的人才。最初在諸葛亮的丞相府任主簿,被諸葛亮奉為“良士”,後來擔任尚書令,諸葛亮死後官至輔國大將軍,平尚書事,成為蜀漢朝廷的一把手。

    諸葛瞻:也就是諸葛亮的長子,諸葛亮重點培養的人物。很多人可能疑惑,諸葛亮死時,諸葛瞻才八歲,諸葛亮是如何培養的?其實諸葛亮對他的兒子是最上心的,從小就害怕他不能夠成才,臨死的時候還做了一篇《誡子書》留給諸葛瞻,同時還吩咐身邊的人多多照顧他的兒子。後來諸葛瞻官至衛將軍,平尚書事與董厥一起同為朝廷一把手。

    不知道大家看出一些端倪沒有?諸葛亮死後,蜀國由內到外其實都被諸葛亮培養的人控制完了,在外,姜維身為大將軍,兵權在握。在內,諸葛瞻,董厥把持朝廷的一切。其實這一切的安排都堪稱是天衣無縫的,按諸葛亮的意思,蜀漢內外一心,何愁不能興復漢室!

    可是諸葛亮做夢也沒想到,這三個人不但沒有興復漢室反而葬送了蜀國,為什麼呢?因為在諸葛亮死後這三人內訌了!內訌的原因就是:該不該北伐。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志,一心只想北伐,而諸葛瞻和董厥則堅決反對,於是三個人就鬥上了。

    這三個人內鬥的結果就是內耗,同時催生了一個大壞蛋——黃皓。本來姜維,董厥,諸葛瞻三個人任何一個都可以輕鬆的拍死黃皓,可是黃皓也反對北伐,於是董厥和諸葛瞻極力的保黃皓,想的是扳倒了姜維再除掉黃皓,結果導致姜維不但沒拍死黃皓,差點被黃皓拍死。

    於是黃皓就在三位大佬的內鬥中為所欲為,越做越大,最後三個人還沒有鬥出個結果,蜀國倒先被黃皓搞得亡國了。當然這裡面還不得不提的就是諸葛瞻,姜維和董厥最後一起帶兵擋住了鍾會十萬大軍,而諸葛瞻守綿竹一戰就丟了,還充什麼英雄,不知道死守綿竹,居然蠢得出城與鄧艾決戰,結果戰敗身死,也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滅亡。

    最後,諸葛亮辛辛苦苦的培養人才,自以為天衣無縫,沒想到會是這麼狗血的結局。這又能怪誰呢?怪只怪諸葛亮在培養他們的時候沒有給他們統一思想,就匆匆的去世了。不得不說,諸葛亮用人不當,對蜀國的滅亡是要負主要責任的,恐怕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失敗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同學都穿阿迪達斯的鞋,孩子回來也要買,買吧怕他攀比,不買又怕他自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