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年長球迷886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鬃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鬃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浣溪沙

      照日深紅暖見魚,

      連村綠暗晚藏烏。

      黃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

      猿猱聞鼓不須呼。

      歸家說與採桑姑。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鷓鴣天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軾的詩詞均感情豪邁奔放,胸襟開朗灑脫。

      蘇軾的詩詞以抒發個人情感和歌詠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蘇軾的《送魯元翰少卿知衛州》、《有美堂暴雨》、《飲湖上初晴後雨》等篇或想象豐富,或氣勢雄渾,或清新雋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蘇詩的藝術成就。蘇軾的表達對事物見解的詩,如《題西林壁》,被認為最能體現宋詩的理性特徵,詩中透過藝術形象說理,蘊含豐富,新鮮有趣。表現蘇軾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詩風的《王維吳道子畫》、《讀孟郊詩》、《書王主簿所畫折枝》等詩亦被認為是北宋文化所達新高度的標誌。

      蘇軾的詞相比蘇軾的詩有更大的藝術創造性。蘇軾突破了以前離愁別緒、男女戀情的老套,將悼古、懷舊、記遊、說理等詩材皆納入詞的表達範圍,給詞以更深廣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詞家的婉約之風,開創了詞的豪放一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向被認為是最能代表蘇詞風格的作品。前一首詞從幻想天堂的不勝寂寞淒冷,轉向寄情於人間的天長地久。後一首借赤壁舊址的壯觀景象、古人的英雄氣概抒發詩人的豪情壯志。這兩首詞皆寫於作者失意之時,“人生如夢”的低沉之調不免時而可聞,但它畢竟難掩蘇詞激情奔放、達觀灑脫、恢宏闊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比和環比的區別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