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在七百里的三峽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斷。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快。到了春天和冬天,可以看到白色的急流在波浪中旋轉,綠色的池塘反射出各種景色的影子。在最高的山上,有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玄泉瀑布奔騰在山峰之間。水是清澈的,樹是輝煌的,山是險峻的,草是盛開的,真是情趣無窮。秋天,當早晨天氣晴朗或是有霜凍的時候,樹木和山間溪流是涼爽而寂靜的。高處常有猿猴細長的聲音。聲音繼續淒涼。猿的聲音從空谷中迴響。聲音悽婉,久久不見。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出處:南北朝時期《水經注》,作者酈道元。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酈道元生於官宦世家,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創作《水經注》四十卷。它名義上是以《水經》為藍本作的註釋,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作者簡介:酈道元(?~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時期酷吏、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酈範之子。幼時隨父訪求水道,博覽奇書,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為官之後,仕途坎坷,未盡其才,歷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遷冀州長史、青州刺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轉河南尹,封永寧伯。執法嚴峻,拜關右慰勞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為叛臣蕭寶夤部將郭子恢殺於陰盤驛,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酈道元撰有《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成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翻譯:在七百里的三峽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斷。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快。到了春天和冬天,可以看到白色的急流在波浪中旋轉,綠色的池塘反射出各種景色的影子。在最高的山上,有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玄泉瀑布奔騰在山峰之間。水是清澈的,樹是輝煌的,山是險峻的,草是盛開的,真是情趣無窮。秋天,當早晨天氣晴朗或是有霜凍的時候,樹木和山間溪流是涼爽而寂靜的。高處常有猿猴細長的聲音。聲音繼續淒涼。猿的聲音從空谷中迴響。聲音悽婉,久久不見。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出處:南北朝時期《水經注》,作者酈道元。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酈道元生於官宦世家,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創作《水經注》四十卷。它名義上是以《水經》為藍本作的註釋,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作者簡介:酈道元(?~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時期酷吏、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酈範之子。幼時隨父訪求水道,博覽奇書,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為官之後,仕途坎坷,未盡其才,歷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遷冀州長史、青州刺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轉河南尹,封永寧伯。執法嚴峻,拜關右慰勞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為叛臣蕭寶夤部將郭子恢殺於陰盤驛,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酈道元撰有《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成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