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二戰時期,德國憑藉最新技術的支援,以閃電戰的奇襲快速,在短短六週的時間內就擊敗了被稱為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
|在各個中文論壇上,有各種各樣的辱法貼 圖源於網路
這一勝利導致在中國的網路圈子裡,辱法成為了經久不衰的話題,彷彿沒有外華人和女人,法華人就不會打仗了。
而德意志人在他們眼中則成了戰鬥民族,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二戰開始130多年前,曾有一支普魯士軍隊在擁有兩倍人數優勢的情況下,慘敗於一位正統法華人之手。
01
“外強中乾”的普魯士軍隊
1806年,英國、俄國、普魯士等國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在這一次反法聯盟的作戰計劃中,普魯士人被寄予厚望。
在當時的歐洲人眼中,嚴肅、冷酷、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無疑是歐洲最強的部隊,他們在七年戰爭中的光輝歷史和演習場上的出色表演,讓大多數歐洲人深信,這支軍隊實力冠絕歐洲。
普魯士的軍隊相比其他國家更加重視步兵的軍事訓練,貴族出生的軍官在軍官學校一遍遍學習腓特烈大帝時代流傳下來的致勝法門,相信前人的指揮能引導他們走向勝利,並依靠最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教會士兵如何令行禁止。
普魯士人自信的認為,自由散漫的法華人以前擊敗的都不過是一些無能的義大利人,軟弱的奧地利人,愚蠢的俄羅斯人,若是遇到擁有鐵一般紀律的普魯士人,必然是以卵擊石。
|七年戰爭中的普魯士強軍 圖源於網路
在這種全民狂熱的自信中,幾乎沒有人注意到普魯士的軍隊早已是外強中乾,普魯士並非一個富裕的國度,這使得其財政情況並不樂觀,加上各級官吏的貪汙剋扣,使得投入到軍隊中的軍費和物資更加有限。
軍官們不但倒賣了軍中儲備的火藥等物資,還有意招募自由散漫的無業遊民進入軍隊,以此將省下的招兵費中飽私囊。
為了訓練這些自由散漫的無業遊民,棍刑被進一步濫用,為了防止這些無業遊民開小差,軍官們甚至不惜搞連坐政策,一人逃跑,同屋其他戰友就將受到鞭打。
這些做法既破壞的軍隊的凝聚力,也打擊的軍隊計程車氣。
在19世紀,由於滑膛槍是一種難以進行精確射擊的武器,所以普魯士認為讓普通士兵進行實彈射擊訓練毫無必要,密集快速的彈雨才是取勝之道,因此陷入了對步兵射擊速度的狂熱追求。
透過不瞄準、不填裝實彈的方式,普魯士士兵可以實現在訓練場一分鐘填裝射擊8-10發空包彈,對比同時代步兵普遍的一分鐘射擊2-3發實彈的射速,普魯士人在訓練場的表現無疑令人震驚。
|普魯士人認為的訓練優勢只存在於訓練場和想象中 圖源於網路
但另一方面,普魯士軍隊規定,每年只有不到步兵總人數十分之一的輕步兵,可以領到40發實彈進行訓練,其餘的線列步兵則從未進行實彈射擊訓練。
更誇張的是,由於貪腐橫行,唯一能進行實彈訓練的輕步兵,每年實際獲得的實彈甚至不足十發。這種訓練量,和法軍實際人均一年幾十發的訓練量,可謂是天淵之別。
由此我們便不難看出普魯士步兵的戰術思維,既放棄射擊的進度,打算靠鋪天蓋地的密集彈雨,對敵方進行“飽和攻擊”,橫掃當面之敵。
02
達武元帥的阻擊
1806年8月,普魯士決心要對法國開戰,開始向邊境集結軍隊,但由普魯士國王及各部大臣與顧問統領組成的決策團,卻行動極為遲緩,一方面要遵守各種繁瑣的流程與規則,另一方面對軍事打擊的意圖始終未能達成一致。
結果,一直到到9月底,普魯士軍隊才在邊境集結完成,普魯士皇帝也在10月1日對拿破崙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法華人滾出萊茵河以西,不然兩國之間便唯有戰爭。
法軍方面, 9月18日時拿破崙便已經得知普魯士軍隊在向邊境集結,於是命令各軍集結備戰,其本人也在9月24日離開巴黎奔赴前線,在普魯士發出戰書的後一天抵擋前線,接管部隊。
10月8日,法軍的18萬大軍越過邊境,雙方正式開戰。
|辱法者常常認為拿破崙並非正統法華人,但本文的主角並不是他
但普魯士軍隊還秉承了舊時代的戰術思維,行軍遲緩,一日不過前進24公里左右,而習慣快速突擊的法軍,輕裝簡行,平均速度則可以達到40公里一天。兩路法軍在13日,分別追上了兩股撤退中的普軍,兩場富有戲劇性的戰役一觸即發。
|耶拿戰役戰場形勢圖 圖源於網路
普軍將部隊分為三部,主力6.3萬人在七年戰爭名將不倫瑞克親王和普魯士國王的帶領下,駐紮奧爾施塔特,而普軍的側衛3.5萬人駐紮在其南部十公里左右的耶拿,普軍後衛1.3萬人則駐紮在西南方十幾公里的魏瑪。
而法軍此時卻出現了嚴重的誤判,從南面逼近耶拿的法軍第五第七軍,錯誤的將駐紮在山上的普軍側衛部隊誤認為是普魯士主力。
雖然此時第五第七兩軍僅有約4萬人,但拿破崙還是決定放手一搏,迅速調集周邊的第四、第六兩軍前來增援,打算在此和普軍決一死戰,並命令遠處的第一和第三軍迂迴到普軍東部,堵住普魯士人撤退的道路。
但在拿破崙調兵遣將的同時,法國第三軍的偵察兵卻意外透過俘虜,得知了普軍主力的實際位於奧爾施塔特,但此時已經來不及通知遠在耶拿的拿破崙了,唯一有可能前來支援的第一軍,也在拿破崙的命令下,前往多恩堡,阻截耶拿地區普軍主力撤退,這使得第三軍不得不獨自面對普魯士主力。
|第三軍軍長達武,拿破崙麾下最優秀的軍官之一
儘管手中僅有2.4萬步兵,1500騎兵和44門火炮,但第三軍軍長達武依然不打算白白放過面前2倍於己的普魯士主力。
深知自己兵力薄弱的達武選擇了主動出擊,在14日凌晨6點出發,率軍強佔了普魯士主力向東行軍必經的一個村莊,結果在當天8點時向東行軍的普軍在途徑這個村莊時,法軍便趁著濃霧對其發動了進攻,很快將其擊退。
意識到前進的道路已經被堵住,普魯士人集結了一個師的步兵加上騎兵主力,對村莊中的法軍展開進攻。但達武命令士兵以散兵隊形迎戰,依託地形,成功擊退了普魯士人的四次衝鋒。
|歐洲國家並非只會列陣射擊,各國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散兵分散作戰 圖源於網路
到了上午9點,普軍其他步兵師相繼趕到,對法軍展開圍攻。
但之後的戰況卻令人瞠目結舌,普魯士軍隊引以為豪的快速填裝技術技術,在實戰中根本難以發揮,大量沒有進行過實彈射擊訓練的普魯士士兵,根本無法發揮出其在訓練場的理想射速。
而由於他們根本沒有學習過如何瞄準,所以他們的子彈更是沒有辦法威脅擁有掩體的法軍士兵。
03
歐洲“第一強軍”的潰敗
事實上,雖然滑膛槍是一種精度極差的武器,但經過一定訓練計程車兵在射擊步兵佇列這樣的大型目標時,依然有可觀的命中率。
因此歐洲各國一直都有訓練一些步兵,脫離大部隊,尋找掩體,自由射擊。這些散兵在與線列步兵的射擊中,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當時德華人的火器亂七八糟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直到1809年,現代化軍隊改革中的普魯士在正式將1809式作為制式步槍。(上圖1777,下圖1809) 圖源於網路
各國之所以依然以線列步兵作為主力,主要是看中了陣型對於士兵士氣的激勵作用,對騎兵衝鋒的抵抗效果,以及齊射帶來的瞬間殺傷與士氣打擊。
法國無疑是當時歐洲最善於散兵作戰的國家,在大革命初期,由於大量的法國士兵缺乏訓練,無法以佇列作戰,因此法軍便大量將他們作為散兵使用。在後期法軍戰鬥素質提升後,法軍也沒有忘記這一傳統,大部分法軍都既能實行“排隊槍斃”的線列戰術,也能夠散開以散兵線作戰。
這種兩手都抓,兩手都硬的作風,保證了法軍戰術的靈活性。
而“戰鬥民族”普魯士人則是歐洲最不善於散兵作戰的國家,早在七年戰爭中,普魯士人就因為奧地利散兵吃盡了苦頭。
普魯士人並非不想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但依靠棍棒強行將士兵塞入軍隊的腓特烈大帝發現,只要自己將營級以上的單位分散成散兵作戰,士兵們在遠離軍官後,無論戰況順利與否,都會趁機大面積逃亡。
|對過去榮耀的狂熱,讓普魯士人失去了思考能力
因此雖然腓特烈大帝一直想要組建普魯士的精銳散兵,但卻因為兵源不足,一直不能得償所願。
為了鼓舞手下的信心,腓特烈大帝不得不違心的貶低奧地利的散兵部隊,以安撫被嚴重殺傷的普軍士兵。
但在強調服從和紀律的普魯士社會,後世的普魯士軍官完全無法理解前輩無奈的“謊言”,而是將這些遮羞的“謊言”視為真理,單純的認為本國軍隊盡善盡美,沒有的兵種就是不需要的,所以一直沒有采取補救措施。
結果在遭遇法軍的散兵攻擊時,普魯士人幾乎沒有任何的反制手段,無數普魯士士兵,在曠野上,被暗處的法軍擊倒。
|卡爾·威廉·斐迪南,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不倫瑞克-沃爾芬位元爾親王(Charles William Ferdinand)(1735年10月9日-1806年11月10日 )普魯士陸軍元帥
普軍主帥不倫瑞克試圖帶領精銳的擲彈兵衝入村莊,反敗為勝,但法軍的散兵向來擅長瞄準敵軍中的軍官,在激烈的槍林彈雨中,不倫瑞克中彈負傷,普軍的指揮權落在的不懂軍事的國王身上,這使得普魯士的局面更加糟糕。明明擁有兩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卻不斷被法軍擊退。
雙方的鏖戰持續到了中午,普魯士人最後一次集結騎兵試圖反擊,但再度被法軍擊退。
意識到普軍攻擊勢頭減弱的法軍,儘管在之前普軍的輪番打擊下,也承受了較大的傷亡,但還是立刻轉入攻勢,一路勢如破竹,傷疲交加的普軍紛紛敗下陣來。
04
用“大腿投票”的普魯士士兵
此時普軍尚有2個師的後備兵力,但眼見己方的多路人馬都被法軍擊退,普魯士國王認定自己便是拿破崙的主力所在,不敢再與之交鋒。雖然實際上他面前的法軍只有三個師。
加上機動力更勝一籌的法軍已經搶先將火炮調往附近的山脊,炮轟普軍的後備兵力。不願冒險的普魯士國王當即選擇撤退,希望和耶拿地區的普軍匯合後,再來和他想象中的“法軍主力”決一死戰。
而達武麾下的法軍也早已精疲力竭,無力對普軍的撤退展開追擊,這使得普魯士主力尚能有秩序的撤退。
但撤退中的普魯士主力很快就遇上了從耶拿潰敗而來的普軍,由於拿破崙之前誤判了普軍主力所在,將法軍主力集中到了耶拿,導致耶拿地區的3萬餘普軍遭到了9萬法軍的猛烈攻擊,很快潰不成軍,急切的想去與普魯士主力匯合。
兩支軍隊都視對方為救命稻草,但見面後卻發現對方也已經戰敗。恐懼在普魯士軍隊中蔓延,平時被軍官棍棒驅使的普魯士士兵們,在真正的生死存亡之際,用大腿做出了選擇,迅速的將平時毆打自己的軍官和國王丟在一遍,倉皇而逃。
曾經的鐵血強軍,僅僅一天就土崩瓦解,而此時距離兩國開戰,也才剛剛一週。
之後法軍在普魯士境內得以長驅直入,在10月27日開戰三週左右時,進入柏林。11月7日,普軍最後的殘部宣告投降,此時距離法軍越過邊境才僅僅24天,靠棍棒凝結的軍隊,最終用比二戰法國更快的速度,舉起了白旗。
(END)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二戰時期,德國憑藉最新技術的支援,以閃電戰的奇襲快速,在短短六週的時間內就擊敗了被稱為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
|在各個中文論壇上,有各種各樣的辱法貼 圖源於網路
這一勝利導致在中國的網路圈子裡,辱法成為了經久不衰的話題,彷彿沒有外華人和女人,法華人就不會打仗了。
而德意志人在他們眼中則成了戰鬥民族,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二戰開始130多年前,曾有一支普魯士軍隊在擁有兩倍人數優勢的情況下,慘敗於一位正統法華人之手。
01
“外強中乾”的普魯士軍隊
1806年,英國、俄國、普魯士等國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在這一次反法聯盟的作戰計劃中,普魯士人被寄予厚望。
在當時的歐洲人眼中,嚴肅、冷酷、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無疑是歐洲最強的部隊,他們在七年戰爭中的光輝歷史和演習場上的出色表演,讓大多數歐洲人深信,這支軍隊實力冠絕歐洲。
普魯士的軍隊相比其他國家更加重視步兵的軍事訓練,貴族出生的軍官在軍官學校一遍遍學習腓特烈大帝時代流傳下來的致勝法門,相信前人的指揮能引導他們走向勝利,並依靠最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教會士兵如何令行禁止。
普魯士人自信的認為,自由散漫的法華人以前擊敗的都不過是一些無能的義大利人,軟弱的奧地利人,愚蠢的俄羅斯人,若是遇到擁有鐵一般紀律的普魯士人,必然是以卵擊石。
|七年戰爭中的普魯士強軍 圖源於網路
在這種全民狂熱的自信中,幾乎沒有人注意到普魯士的軍隊早已是外強中乾,普魯士並非一個富裕的國度,這使得其財政情況並不樂觀,加上各級官吏的貪汙剋扣,使得投入到軍隊中的軍費和物資更加有限。
軍官們不但倒賣了軍中儲備的火藥等物資,還有意招募自由散漫的無業遊民進入軍隊,以此將省下的招兵費中飽私囊。
為了訓練這些自由散漫的無業遊民,棍刑被進一步濫用,為了防止這些無業遊民開小差,軍官們甚至不惜搞連坐政策,一人逃跑,同屋其他戰友就將受到鞭打。
這些做法既破壞的軍隊的凝聚力,也打擊的軍隊計程車氣。
在19世紀,由於滑膛槍是一種難以進行精確射擊的武器,所以普魯士認為讓普通士兵進行實彈射擊訓練毫無必要,密集快速的彈雨才是取勝之道,因此陷入了對步兵射擊速度的狂熱追求。
透過不瞄準、不填裝實彈的方式,普魯士士兵可以實現在訓練場一分鐘填裝射擊8-10發空包彈,對比同時代步兵普遍的一分鐘射擊2-3發實彈的射速,普魯士人在訓練場的表現無疑令人震驚。
|普魯士人認為的訓練優勢只存在於訓練場和想象中 圖源於網路
但另一方面,普魯士軍隊規定,每年只有不到步兵總人數十分之一的輕步兵,可以領到40發實彈進行訓練,其餘的線列步兵則從未進行實彈射擊訓練。
更誇張的是,由於貪腐橫行,唯一能進行實彈訓練的輕步兵,每年實際獲得的實彈甚至不足十發。這種訓練量,和法軍實際人均一年幾十發的訓練量,可謂是天淵之別。
由此我們便不難看出普魯士步兵的戰術思維,既放棄射擊的進度,打算靠鋪天蓋地的密集彈雨,對敵方進行“飽和攻擊”,橫掃當面之敵。
02
達武元帥的阻擊
1806年8月,普魯士決心要對法國開戰,開始向邊境集結軍隊,但由普魯士國王及各部大臣與顧問統領組成的決策團,卻行動極為遲緩,一方面要遵守各種繁瑣的流程與規則,另一方面對軍事打擊的意圖始終未能達成一致。
結果,一直到到9月底,普魯士軍隊才在邊境集結完成,普魯士皇帝也在10月1日對拿破崙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法華人滾出萊茵河以西,不然兩國之間便唯有戰爭。
法軍方面, 9月18日時拿破崙便已經得知普魯士軍隊在向邊境集結,於是命令各軍集結備戰,其本人也在9月24日離開巴黎奔赴前線,在普魯士發出戰書的後一天抵擋前線,接管部隊。
10月8日,法軍的18萬大軍越過邊境,雙方正式開戰。
|辱法者常常認為拿破崙並非正統法華人,但本文的主角並不是他
但普魯士軍隊還秉承了舊時代的戰術思維,行軍遲緩,一日不過前進24公里左右,而習慣快速突擊的法軍,輕裝簡行,平均速度則可以達到40公里一天。兩路法軍在13日,分別追上了兩股撤退中的普軍,兩場富有戲劇性的戰役一觸即發。
|耶拿戰役戰場形勢圖 圖源於網路
普軍將部隊分為三部,主力6.3萬人在七年戰爭名將不倫瑞克親王和普魯士國王的帶領下,駐紮奧爾施塔特,而普軍的側衛3.5萬人駐紮在其南部十公里左右的耶拿,普軍後衛1.3萬人則駐紮在西南方十幾公里的魏瑪。
而法軍此時卻出現了嚴重的誤判,從南面逼近耶拿的法軍第五第七軍,錯誤的將駐紮在山上的普軍側衛部隊誤認為是普魯士主力。
雖然此時第五第七兩軍僅有約4萬人,但拿破崙還是決定放手一搏,迅速調集周邊的第四、第六兩軍前來增援,打算在此和普軍決一死戰,並命令遠處的第一和第三軍迂迴到普軍東部,堵住普魯士人撤退的道路。
但在拿破崙調兵遣將的同時,法國第三軍的偵察兵卻意外透過俘虜,得知了普軍主力的實際位於奧爾施塔特,但此時已經來不及通知遠在耶拿的拿破崙了,唯一有可能前來支援的第一軍,也在拿破崙的命令下,前往多恩堡,阻截耶拿地區普軍主力撤退,這使得第三軍不得不獨自面對普魯士主力。
|第三軍軍長達武,拿破崙麾下最優秀的軍官之一
儘管手中僅有2.4萬步兵,1500騎兵和44門火炮,但第三軍軍長達武依然不打算白白放過面前2倍於己的普魯士主力。
深知自己兵力薄弱的達武選擇了主動出擊,在14日凌晨6點出發,率軍強佔了普魯士主力向東行軍必經的一個村莊,結果在當天8點時向東行軍的普軍在途徑這個村莊時,法軍便趁著濃霧對其發動了進攻,很快將其擊退。
意識到前進的道路已經被堵住,普魯士人集結了一個師的步兵加上騎兵主力,對村莊中的法軍展開進攻。但達武命令士兵以散兵隊形迎戰,依託地形,成功擊退了普魯士人的四次衝鋒。
|歐洲國家並非只會列陣射擊,各國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散兵分散作戰 圖源於網路
到了上午9點,普軍其他步兵師相繼趕到,對法軍展開圍攻。
但之後的戰況卻令人瞠目結舌,普魯士軍隊引以為豪的快速填裝技術技術,在實戰中根本難以發揮,大量沒有進行過實彈射擊訓練的普魯士士兵,根本無法發揮出其在訓練場的理想射速。
而由於他們根本沒有學習過如何瞄準,所以他們的子彈更是沒有辦法威脅擁有掩體的法軍士兵。
03
歐洲“第一強軍”的潰敗
事實上,雖然滑膛槍是一種精度極差的武器,但經過一定訓練計程車兵在射擊步兵佇列這樣的大型目標時,依然有可觀的命中率。
因此歐洲各國一直都有訓練一些步兵,脫離大部隊,尋找掩體,自由射擊。這些散兵在與線列步兵的射擊中,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當時德華人的火器亂七八糟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直到1809年,現代化軍隊改革中的普魯士在正式將1809式作為制式步槍。(上圖1777,下圖1809) 圖源於網路
各國之所以依然以線列步兵作為主力,主要是看中了陣型對於士兵士氣的激勵作用,對騎兵衝鋒的抵抗效果,以及齊射帶來的瞬間殺傷與士氣打擊。
法國無疑是當時歐洲最善於散兵作戰的國家,在大革命初期,由於大量的法國士兵缺乏訓練,無法以佇列作戰,因此法軍便大量將他們作為散兵使用。在後期法軍戰鬥素質提升後,法軍也沒有忘記這一傳統,大部分法軍都既能實行“排隊槍斃”的線列戰術,也能夠散開以散兵線作戰。
這種兩手都抓,兩手都硬的作風,保證了法軍戰術的靈活性。
而“戰鬥民族”普魯士人則是歐洲最不善於散兵作戰的國家,早在七年戰爭中,普魯士人就因為奧地利散兵吃盡了苦頭。
普魯士人並非不想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但依靠棍棒強行將士兵塞入軍隊的腓特烈大帝發現,只要自己將營級以上的單位分散成散兵作戰,士兵們在遠離軍官後,無論戰況順利與否,都會趁機大面積逃亡。
|對過去榮耀的狂熱,讓普魯士人失去了思考能力
因此雖然腓特烈大帝一直想要組建普魯士的精銳散兵,但卻因為兵源不足,一直不能得償所願。
為了鼓舞手下的信心,腓特烈大帝不得不違心的貶低奧地利的散兵部隊,以安撫被嚴重殺傷的普軍士兵。
但在強調服從和紀律的普魯士社會,後世的普魯士軍官完全無法理解前輩無奈的“謊言”,而是將這些遮羞的“謊言”視為真理,單純的認為本國軍隊盡善盡美,沒有的兵種就是不需要的,所以一直沒有采取補救措施。
結果在遭遇法軍的散兵攻擊時,普魯士人幾乎沒有任何的反制手段,無數普魯士士兵,在曠野上,被暗處的法軍擊倒。
|卡爾·威廉·斐迪南,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不倫瑞克-沃爾芬位元爾親王(Charles William Ferdinand)(1735年10月9日-1806年11月10日 )普魯士陸軍元帥
普軍主帥不倫瑞克試圖帶領精銳的擲彈兵衝入村莊,反敗為勝,但法軍的散兵向來擅長瞄準敵軍中的軍官,在激烈的槍林彈雨中,不倫瑞克中彈負傷,普軍的指揮權落在的不懂軍事的國王身上,這使得普魯士的局面更加糟糕。明明擁有兩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卻不斷被法軍擊退。
雙方的鏖戰持續到了中午,普魯士人最後一次集結騎兵試圖反擊,但再度被法軍擊退。
意識到普軍攻擊勢頭減弱的法軍,儘管在之前普軍的輪番打擊下,也承受了較大的傷亡,但還是立刻轉入攻勢,一路勢如破竹,傷疲交加的普軍紛紛敗下陣來。
04
用“大腿投票”的普魯士士兵
此時普軍尚有2個師的後備兵力,但眼見己方的多路人馬都被法軍擊退,普魯士國王認定自己便是拿破崙的主力所在,不敢再與之交鋒。雖然實際上他面前的法軍只有三個師。
加上機動力更勝一籌的法軍已經搶先將火炮調往附近的山脊,炮轟普軍的後備兵力。不願冒險的普魯士國王當即選擇撤退,希望和耶拿地區的普軍匯合後,再來和他想象中的“法軍主力”決一死戰。
而達武麾下的法軍也早已精疲力竭,無力對普軍的撤退展開追擊,這使得普魯士主力尚能有秩序的撤退。
但撤退中的普魯士主力很快就遇上了從耶拿潰敗而來的普軍,由於拿破崙之前誤判了普軍主力所在,將法軍主力集中到了耶拿,導致耶拿地區的3萬餘普軍遭到了9萬法軍的猛烈攻擊,很快潰不成軍,急切的想去與普魯士主力匯合。
兩支軍隊都視對方為救命稻草,但見面後卻發現對方也已經戰敗。恐懼在普魯士軍隊中蔓延,平時被軍官棍棒驅使的普魯士士兵們,在真正的生死存亡之際,用大腿做出了選擇,迅速的將平時毆打自己的軍官和國王丟在一遍,倉皇而逃。
曾經的鐵血強軍,僅僅一天就土崩瓦解,而此時距離兩國開戰,也才剛剛一週。
之後法軍在普魯士境內得以長驅直入,在10月27日開戰三週左右時,進入柏林。11月7日,普軍最後的殘部宣告投降,此時距離法軍越過邊境才僅僅24天,靠棍棒凝結的軍隊,最終用比二戰法國更快的速度,舉起了白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