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計算機從1946年到1954年,它的特徵是採用電子管作為元件。從這臺計算機佔地111平方米,可以想象,第一代計算機的佔地面積很驚人,一臺計算機要佔據一個大房間。
第二代計算機
第二代計算機從1955年到1964年,它的特徵是用電晶體代替了電子管,縮小了計算機的體積,從而對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三代計算機
第三代計算機從1965年到1974年,它的特徵是用積體電路代替了分立電晶體,從而使電子器件的整合度提高了。一般用的積體電路是小規模積體電路和中規模積體電路,在每平方毫米的面積上可以分佈幾十個電晶體。在這期間,除了推出大型計算機系列外,小型計算機也大量出現。由於小型機成本低,效能好,適用範圍廣,在計算機推廣普及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代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從1975年至今,它的特徵是以大規模積體電路為計算機的主要功能部件。它的密度可達每平方毫米上分佈幾百個到幾千個電子元件,可以想象,在黃豆大小的晶片上竟能分佈數以千計的電子元件。19世紀70年代末,首先在美國興起了資料寬度為32位的超級小型機,只經過六七年的時間,就有十幾家公司競相研製,近20個機種投入市場。目前這種機型已成為國際計算機市場上最活躍、最有生命力的一種機型。超級小型機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歡迎,是因為它既保持了小型機的特點,又兼有大型通用機的優點,從而在速度、容量、功能等方面都可與大型機進行較量。
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計算機從1946年到1954年,它的特徵是採用電子管作為元件。從這臺計算機佔地111平方米,可以想象,第一代計算機的佔地面積很驚人,一臺計算機要佔據一個大房間。
第二代計算機
第二代計算機從1955年到1964年,它的特徵是用電晶體代替了電子管,縮小了計算機的體積,從而對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三代計算機
第三代計算機從1965年到1974年,它的特徵是用積體電路代替了分立電晶體,從而使電子器件的整合度提高了。一般用的積體電路是小規模積體電路和中規模積體電路,在每平方毫米的面積上可以分佈幾十個電晶體。在這期間,除了推出大型計算機系列外,小型計算機也大量出現。由於小型機成本低,效能好,適用範圍廣,在計算機推廣普及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代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從1975年至今,它的特徵是以大規模積體電路為計算機的主要功能部件。它的密度可達每平方毫米上分佈幾百個到幾千個電子元件,可以想象,在黃豆大小的晶片上竟能分佈數以千計的電子元件。19世紀70年代末,首先在美國興起了資料寬度為32位的超級小型機,只經過六七年的時間,就有十幾家公司競相研製,近20個機種投入市場。目前這種機型已成為國際計算機市場上最活躍、最有生命力的一種機型。超級小型機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歡迎,是因為它既保持了小型機的特點,又兼有大型通用機的優點,從而在速度、容量、功能等方面都可與大型機進行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