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圳V視界

    在網際網路上,大範圍的“出圈”是很危險的事情。

    在很多小眾愛好的圈層內部,你怎麼玩兒怎麼樂都沒事。因為當一件事情限定在小眾時,這個群體都會自發的預設一些規則,且有嚴格的語境限制。

    比如很多相聲、小劇場,話題尺度都很大,而且你是主動選擇參與進這個圈層,你就自發的接受了這個圈層內部的一些特別的地方,小姨子小叔子的笑話都可以陽春白雪。

    但是,出圈後就不一樣了,那就得經得起更廣大人群的審視,這必然導致這個圈層進行自我閹割,才能滿足更廣大人群的口味。很多受眾是因為你的出圈,才“被動”接收到了你的資訊。所以受眾對你的要求也更高。

    打個比方,大學裡的同鄉會,大家都用方言交流,甚至談論一些對外的地域炮,罵這地方的飯菜怎麼這麼難吃,這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一旦有人錄影片發到網上後,就會引發圈外的人的反感。

    再打個比方,那些罵男性的話,我在脫口秀現場也聽到過,哪怕我是男性,在現場也並不覺得被冒犯,反而覺得有意思,因為那個現場塑造的氛圍到了;但是當某一天,我手機上無聊重新整理聞時刷到後,反而覺得被冒犯。

    所以說,如果不加修飾的強行出圈,問題就很大,包括之前的嘻哈也是如此,連說唱選手都選擇擁抱主流了,脫口秀當然逃不了這個命運。

    在小眾的脫口秀現場時,是有特殊語境的,受眾可以接受更大程度的諷刺和挑釁,你罵髒話都行。

    但是,在網際網路大眾傳媒上,如果還這樣,就必然遭到反噬。

    哪怕這種反噬被你們塑造成“你看你們又急了”“又對號入座了吧”,但是反噬是客觀存在的,且不滿的人群數量越來越多了。

    這種對立一旦上升到某種級別,最後傷害的也不是這些對號入座的憤怒的人,而是脫口秀集體。

    你可以說上面施加這個力量的人不夠美好,但是這個力量客觀存在,且巨大,且這個力量本身就屬於人性的一部分。這種人性和性別無關,和身份無關。

    當然,我也是反對舉報的,這是另外一種程度的一刀切,是另一種極端,也不可取。因為起碼當下看來,我們透過正常的辯論和討論,是可以把一些事情越辯越清楚的。我相信大部分沒被洗腦的人,還是想把世界變得更好而非更糟,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處理方式不同。

    但是我還想對那些極端的人說,真想要獲得一些東西,還是要學會“把朋友搞得多多的”這個道理,而不是一刀切的踢開一半人群,讓這個群體顯得越來越偏激,這也不是鬥爭的好方式。

    除非,你內心根本就不想爭取你口中的平等,只是想打著這個旗號做流量生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用抽水泵抽不上水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