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房記
-
2 # 漂浮菌
先說答案,真實情況是楊貴妃根本吃不到新鮮荔枝,除非她自己跑到原產地去。
讓楊貴妃吃荔枝的故事變的家喻戶曉的,主要是杜牧寫的那首《過華清宮》。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個經典的詩句,說明了自古以來荔枝就是人們喜愛的美味。古代的運輸和儲存都不便,楊貴妃想要吃到新鮮荔枝可不容易。要等多久才能吃到呢?我給大家好好算算。
首先從詩裡我們知道了,楊貴妃是在華清宮眼巴巴的等著她的荔枝。華清宮在哪呢?在現在的西安市。而荔枝的產地就遠了,荔枝的產地主要在廣東和福建,四川也有出產歷史。從地圖上看,顯然是四川裡西安更近。元代有個叫白樸的人,寫了一部名叫《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戲劇,裡面提到了有四川的使者送荔枝的情節。所以,楊貴妃吃的應該就是來自四川的荔枝了。
四川省產荔枝的地方就是瀘州市的合江縣,這裡距離西安的直線距離是700公里左右。我在地圖上查了下導航,現在開車全程高速距離是八百多公里,需要11個小時左右。
而在古代肯定是沒高速的,路也沒現在方便。四川還都是山路,放在古代騎馬過去肯定不止800公里,要走一千多公里都很可能。那我們就按照一千公里來計算吧。
然後就需要計算一下古代快遞員的速度了。古代傳遞信件物品主要靠驛站,唐代的時候驛站的傳遞速度普通件是一天一百八十里左右,而加急的需要一天跑三百里。除此之外還會根據緊急程度分為每天四百里、五百里等。而唐代的一里是450米左右,這點我們也暫且忽略不計。
唐玄宗當年遇到安祿山叛亂,訊息從范陽傳遞到華清宮速度是每天五百里。這種情況可以是最緊急的了,每天五百里的速度在當時可以說幾乎達到極限了。我們就按照每天五百里的速度算。
從荔枝產地到華清宮距離是兩千裡,每天五百里,需要4天才能到。而在這個速度下,馬的顛簸是非常嚴重的,別說是荔枝。很多時候東西剛送到送信的人就死了。騎馬運輸還是在這個急速情況下,根本不可能保證荔枝不被擠壓碰撞。再加上氣溫的因素,四天過去荔枝根本不可能保持新鮮。能有個囫圇個就不錯了。
白居易曾經說過荔枝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所以說,楊貴妃在華清宮是不可能吃到新鮮荔枝的。
-
3 # 山野論史
這個要有兩個因素來決定,一個是荔枝的產地距離,另一個就是古代鋪遞的最快傳遞速度。
產地和距離現在來說,四川的宜賓是距離長安最近的荔枝產地,這樣算來,距離長安的距離要超過800公里,直線距離沒這麼遠,大約700公里。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直線道路。不過不要忽略另一個點,那就是古代氣候的變遷。
1972年,竺可楨寫了一篇論文《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根據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物候資料,指出中國五千年曆史氣候可以分為4次暖期和4次寒冷期。另外還有一篇《氣候變化與中國的戰爭、社會動亂和朝代變遷》的文章,都對中國古代歷史氣候進行了深入探討。根據以上資料,公元600年至公元1050年是一個大溫暖期,這個溫暖期是中國歷史上的隋、唐、五代、北宋。隋唐時期八水繞長安,柑橘在長安可以結果。這個中古時代溫暖期持續了約500年,比上古時代800年的溫暖期短,但同樣是一個輝煌的歷史時期。
楊貴妃所處的年代是公元750年前後,是這個大溫暖時期開始150年後。如此說來,荔枝的栽培在這個階段向北移兩三百公里完全不成問題。這樣算來,荔枝的產地距離長安可能也就500多公里。姑且我們按照550公里計算。
運輸速度古代的驛站設定一般是10-20公里不等,分驛站和遞鋪,區別只是大小的問題。馬在長時間奔跑時不可能保持高速度,一匹馬的最高紀錄是連續奔跑150多公里,結果一個馬隊最後剩下不到一半的戰馬。大部分戰馬累癱或者跑不動掉隊了,所以想要快,只能是頻繁的換馬,如果一匹馬只跑十幾公里,完全是可以保持高速的。根據中外歷史記載,波斯曾經有7天跑完2400公里的記錄,而中國古代最高紀錄是一天一夜400公里。如果按照我上邊的推算,荔枝產地距離長安550公里。每天最快按照350公里保守數值計算,楊貴妃一天半就能吃上荔枝。
回覆列表
將楊貴妃與荔枝聯絡起來的千古詩句,自然非唐代詩人杜牧所做的《過華清宮》莫屬。全詩云: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而要回答當時楊貴妃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吃上新鮮的荔枝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確定貴妃所吃的荔枝到底產自何地。
大家都知道,荔枝是一種生長於亞熱帶的,甘甜多汁、肉質軟嫩的美味水果。荔枝喜歡溫暖潮溼的氣候,所以在中國,荔枝主要產自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臺灣等地。而大唐貴妃生活在內地長安,與荔枝的主要產地的距離都較遠,因而才會出現杜牧詩中所描寫的使者千里迢迢為貴妃送獻荔枝的情形。
但是,關於楊貴妃所吃荔枝到底產自何地,則有多種說法。一種觀點根據唐玄宗曾在正月十五夜晚,在宮中拋撒閩江紅錦荔枝而推測,楊貴妃所吃的荔枝應該是產自福建。因為閩江紅錦荔枝,也就是福建上貢的荔枝。另一種觀點認為,早在漢朝時,廣東就是向皇宮進獻荔枝的地方,而且一直延續到唐朝。而且在樂史《楊太真外傳》也記載有,楊貴妃在馬嵬驛被縊死時,恰好有自廣東進貢而來的荔枝運到。
還有一種觀點則根據唐宋時期的各種史志文獻來推斷,認為楊貴妃所吃的荔枝該是產自四川。但對於貴妃所吃荔枝具體產自四川哪裡,則有不同說法。蘇東坡認為是產自涪洲,也就是今天重慶市涪陵區。對此有人指出這種看法基本都是宋朝人的說法,或許也不可靠,進而說該是產自四川宜賓,因為《新唐書地理志》等典籍中就記載有在唐代宜賓曾進貢荔枝,而沒有提及其他地方。
其實,除過上面這些說法之外,還有好多。無論楊貴妃所吃的荔枝到底來自何處,肯定都是極其勞民傷財的。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說: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亦”。在當年身為貴妃的楊玉環肯定是要食用色香味俱全的,再加上當初為快速將南方新鮮水果運送到京城而修建有荔枝道,由此可以推測,楊貴妃當時在採摘下荔枝的當日即可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