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晶心臟
-
2 # 郝瑞朝大夫
膽固醇過高是由於酯化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在固有層巨噬細胞中積累而發生的,在USG中常被誤認為是小息肉;附在膽囊壁上的膽囊結石很容易被解釋為USG的息肉。膽囊中結石的存在降低了USG診斷GP的成功率。USG幾乎可以準確地檢測出所有> 10 mm的息肉,這些息肉是真正的息肉。
超聲檢查是術前評估膽囊病變的最常用和最有價值的診斷工具。USG通常可以檢測到> 5 mm的息肉,但是如果息肉> 10 mm,那它的準確性會更高,因為幾乎所有的惡性息肉直接都>10mm。CT、磁共振成像、內鏡超聲都不能100%的區分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只要病理才可以100%的把它們區分開來。
膽囊息肉怎麼處理當膽囊息肉直接>10mm時,惡性風險急劇上升,多目前臨床一般的共識是,患者為10毫米或以上的息肉應與膽囊切除術。
對於直徑<5mm的膽囊息肉,雖然存在惡變的情況非常低,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所以也是需要隨訪觀察的,建議1、3、5年篩查,觀察息肉的變化情況;對於直徑在6-9mm的膽囊息肉,應該進行更密切的隨訪,每6個月複查一次,持續複查5年;但是如果息肉<10mm,但是有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膽囊炎,有明顯的臨床症狀,也推薦手術切除膽囊。我們這裡說的隨訪都是應用普通的B超隨訪。檢查出了息肉,不用過於緊張,因為大部分息肉並不是真正的息肉,只有極少數才是惡性的。患了膽囊息肉,不要有病亂投醫,輕信報紙上、網上一些小偏方、秘方,它們對於膽囊息肉的治療是無效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有效治療膽囊息肉的藥物問世。
-
3 # 小克大夫
膽囊息肉是膽囊疾病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人對於膽囊息肉的恐懼是要大於膽囊結石的。
這主要是因為在網上有很多的說法說膽囊息肉會有引發膽囊癌的可能性有關。
而當我們在進行B超檢查之後,查到有膽囊息肉時,我們該如何去判斷到底是啥息肉呢?那麼首先我們要對膽囊息肉這一疾病有一個大概得了解,以及對膽囊息肉的各種型別有所瞭解。
膽囊息肉是說膽囊壁向著膽囊腔內所呈現的一種息肉樣的隆起或者突起。在影像學的檢查當中,一般是難以明確膽囊息肉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
膽囊息肉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膽囊息肉的型別可以包括有膽固醇性息肉,炎症性的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等,其中腺瘤性的息肉是存在有癌變可能性的,而像膽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的息肉,一般不會有惡變的可能性。
對於膽囊息肉型別的判斷,B超檢查可以透過息肉的大小,形態,數量等來確定息肉的嚴重程度,而要想明確息肉型別,則還需要進行進行內鏡超聲,超聲引導下經面板穿刺活檢,以及膽囊切除後的活檢,都是能夠有助於分辨息肉的型別和嚴重程度。
在臨床上有些患者在體檢B超的時候會檢查出膽囊息肉的存在,但是這些患者基本上沒有較為明顯的臨床表現和症狀,於是就有問題出現,那麼對於這種有膽囊息肉,但是沒有症狀的人群,還需不需要去進行治療或者手術?
首先是對膽囊息肉進行進一步的檢查,透過穿刺,內鏡超聲等檢查,儘可能的明確膽囊息肉的型別,其次就是透過息肉的惡變危險因素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1.息肉的大小:膽囊息肉的大小是和膽囊息肉的良惡性程度有關的,目前當息肉的直徑在10毫米以內時,絕大多數的息肉多為良性病變,而且這種會長期的保持在此種大小。
2.息肉的數量:當膽囊息肉呈現單一,基底面廣時多有惡變的可能性。
3.息肉合併有膽囊結石:當息肉合併有膽囊結石時,結石可以長時間的刺激膽囊息肉,並且對膽囊壁長期的進行磨損,導致膽囊壁細胞的增生,從而導致惡變發生。
4.對膽囊息肉定期的進行復查:膽囊息肉的發生雖然有時候會表現為無症狀,無關緊要,但是也不能對此放鬆警惕,因為膽囊息肉有可能會隨著時間和其他因素的刺激,向著其他的程度和方向發展。
總之膽囊息肉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很多患者在體檢出息肉時也沒必要過度的擔心會有惡變,癌變的發生,因為那也只是極小的機率。
-
4 #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膽囊息肉,是B超檢查時經常發現但患者又沒有症狀的一種疾病。在所有做過B超檢查的患者當中,如果有檢查膽囊,大約就有1.5%~4.5%的患者能發現膽囊息肉。
另外一種發現膽囊息肉的方式,是膽囊切除術。在切除的膽囊當中,能夠觀察到大約有0.004%~13.8%的患者存在膽囊息肉。這個比較大的發病率差距,主要是因為各種膽囊息肉發病率的報告,他們的樣本數量不一樣導致的。
息肉這兩個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胃和結腸的息肉。由於這兩個地方的息肉,通常會讓人感覺到和胃癌、結腸癌有關,導致膽囊息肉挺起來會讓一些人感到害怕。
為了解除這種顧慮,必須瞭解膽囊息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疾病,龍醫生今天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黏膜壁上的贅生物,我們可以想象面板上長的痦子、痘痘甚至疤痕,息肉也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的膽囊息肉並不是腫瘤性的,而主要表現為增生性的(類似於瘢痕)和膽固醇沉積。
早在1970年,就有人對所有的膽囊息肉進行了分類。總的分類方法,是將膽囊息肉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並沒有真性和假性息肉的說法。其中良性的息肉,又可以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的。
惡性的膽囊息肉中,80%是腺癌,其餘的是鱗狀細胞癌、粘液囊腺瘤和腺棘皮癌等等。良性息肉裡面的腺肌瘤病,可能和膽囊癌風險升高有關。
所以,區分膽囊息肉是不是真的息肉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看膽囊息肉有沒有進一步加重和癌變的風險。
然而,要透過B超準確地分辨是哪一種型別息肉,是很困難的。在分辨不出良性和惡性的情況下,建議每隔3~6個月複查一次,觀察息肉的大小和形態變化。
1、膽固醇息肉,又叫膽固醇沉著病,是由甘油三酯、膽固醇前體和膽固醇酯在膽囊黏膜內的異常沉積導致的。這種息肉外形呈黃色,肉眼看上去像黃色的草莓,故而又稱為“草莓樣膽囊”。
膽固醇息肉大多數就是由這些黃色的小結節構成的,每個小結節的直徑通常小於1毫米,使得粘膜呈現粗糙顆粒狀的外觀,只有少部分的結節比較大,呈息肉樣。
息肉樣的膽固醇沉積,可以出現脫落。所以有些人前次檢查有息肉,複查的時候也可能會消失。有些膽固醇息肉會引起膽囊疼痛、胰腺炎和梗阻性黃疸等表現。
2、腺肌瘤病,這是一種以膽囊黏膜過度增生、肌層增厚和壁內憩室為特徵的膽囊異常,但並非腺瘤。這種息肉有一小部分和膽囊癌的發生可能有關。
3、惡性病變的風險。膽囊息肉的大小,是預測惡變最有用的指標:大於2釐米的息肉幾乎都是惡性的,並且很多時候癌症還是晚期的;1~2釐米的息肉,應該認為可能是惡性的,屬於癌的發生率為43%~77%。年齡是另外一個風險因素,60歲以上的患者發生惡性息肉的風險更高。
小結發現膽囊息肉之後,如果低於1釐米,沒有其他特別的提示膽囊癌的跡象,一般來說是建議定期複查的。有手術指徵的膽囊息肉,膽囊切除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辦法。對於有症狀或者為了預防癌症的時候,都應該考慮是否進行手術治療。目前除了炎症性的息肉之外,暫時沒有藥物可以消除膽囊息肉。
我是一位熱愛科普的臨床醫生,看病、諮詢,答疑、解惑,科普醫學知識,在匆忙的臨床工作中,體會溫暖文字的力量!
回覆列表
很簡單3-6個月後,再次複查B超。一般都能區別真性或者假性膽囊息肉。如果還不能辨別,則可以做增強CT來區別。
膽囊息肉如果大於1釐米,則可以考慮手術處理;雖然膽囊息肉小於1釐米,但伴膽結石且症狀明顯者,也需考慮手術。患者做膽囊息肉手術還需要考慮年齡的大小,有無癌症家族史等;小於1釐米膽囊息肉,一般不需要處理,每3-6月複查B超就行了。
總之,真假息肉比較容易區別,是保膽囊還是去膽囊,要根據膽囊有無功能、臨床症狀等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