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首先,胤禛是領侍衛內大臣,手下掌管紫禁城內侍衛。其中,包括上三旗選出來的侍衛600多人和侍衛親軍1400餘人。

    其次,老四在康熙死後,讓老十三胤祥接管了豐臺大營。這裡駐紮著衛戍京城的最重要的部隊,兩萬多人(最多時,四萬人)的八旗勁旅。屬於野戰部隊,戰鬥力非常強悍!老十三乾淨利索的幹掉老八的黨羽,成功接管豐臺大營。終結了老八奪位的幻想。

    然後,還有已經歸順胤禛的九門提督隆科多。隆科多手下掌管了京城九門的守門部隊和駐紮在京畿巡捕營,共計三萬人。因為隆科多掌管了京城防務,所以,位置特別重要。

    最後,說一下,在《雍正王朝》裡,還虛構了一個西山銳健營。這個部隊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所以,老四胤禛在繼位前已經掌管了京師附近的所有部隊,共計五萬多人!而老八手下,只剩下幾百個家丁了。

    當老八看到老十三帶著豐臺大營部隊到達暢春園以後,老八就已經明白“大勢已去”了。

  • 2 # 古今通史

    大概能調動5萬部隊。而順利繼承皇位的原因在於,京師的三層護衛力量全部被胤禛一人掌握,所以權利的更迭也就如順水推舟一般。

    最內一層是皇宮護衛力量,這是一支忠誠度極其高的內衛部隊,清制中,選滿蒙勳戚子弟及武進士為侍衛,分三等,又在其中特簡若干為御前侍衛及乾清門侍衛,為最高階。管理關係上來講,他們的領導人就是-領侍衛內大臣,而恰巧,四皇子胤禛的職位中就有領侍衛內大臣一職,難道出於康熙的良苦用心?不得而知。控制皇城內的諸皇子還是綽綽有餘的,但僅有一千人,能力有限。

    中間一層,步軍統領衙門,它的頭領官名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管負責人:九門提督——隆科多的管轄範圍,毫無疑問,隆科多的最後選擇是老四胤禛而不是老八胤禩。所以中間一層戊衛力量可以說也是被胤禛掌握的。步軍衙門大約2萬以上的部隊,巡捕五營大概萬人左右。

    外圍一層,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豐臺大營,其中包括騎兵、步兵、火器部隊的綜合體,相對全國部隊來說也絕對是精銳之師!康熙在位的末期,豐臺大營已經在老四胤禛的遙控指揮之下。

  • 3 # 王斌兔斯基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在公元1722年這一年,時年45歲的愛新覺羅.胤禛繼承了皇位,改年號為雍正。滿清迎來了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

    在滿清存在的二百多年裡,宮廷鬥爭最為精彩的就是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而雍正皇帝為何能從九子之中脫穎而出,並且順利登基稱帝呢?

    關鍵就在於他掌握了京城內外的所有槍桿子,也就是軍隊。沒有軍隊的支援,雍正是不可能這麼順利的繼承皇位的。

    首先是宮廷侍衛,也就是俗稱的大內侍衛。 清朝皇宮的侍衛不多,滿打滿算也就只有1000多人。但是,滿清當時規定,除了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職務的人之外,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權力調動侍衛部隊。

    可就是那麼巧,四阿哥胤禛偏偏就是兼任領侍衛內大臣的這個人,他是除了皇帝外唯一能夠合乎規矩調動侍衛部隊的那個人。

    其次是京城內的兵力。當時京城內有兩支武力,分別是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先說巡捕五營,它是漢人組成的治安部隊,兵力差不多有一萬多人。然後是八旗步軍營,它是滿蒙等族組建的內衛,兵力超過兩萬。這兩支軍隊歸九門提督管轄,而九門提督隆科多在老四和老八之間搖擺一番之後,選擇了老四。也就相當於老四除了大內侍衛之外還掌握了京城內的軍力。

    再次是京城外駐紮的正規軍事力量了。作為拱衛京師的重要軍事力量,滿清在豐臺地區設立有豐臺大營,駐紮有野戰部隊兩萬多人。這個可是貨真價實的軍人,不同於大內侍衛的人數稀少和京城內衛的酒囊飯袋,這豐臺大營裡計程車兵是真正的職業士兵。儘管在前期老八是有權掌控這支部隊的。但老四巧妙的依靠拉攏老十三,讓老十三提前趕往豐臺大營控制了兵權。而手中掌握了康熙遺詔的隆科多眼見勝負已分,也就拿出所謂的立老四為帝的遺詔。

    可見,老四胤禛之所以能順利登基,完全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結果。

  • 4 # 歷史茶坊

    四爺胤禛能夠順利繼承皇位,康熙的傳位詔書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康熙駕崩前選擇皇四子胤禛為繼承人,此舉獲得了上書房託孤重臣隆科多和馬齊的擁戴,使胤禛得以名正言順繼承大統。傳位詔書為胤禛的順利繼位奠定了牢固基礎。

    胤禛時任領侍衛內大臣,掌管和排程專門負責皇帝安全保衛工作的御前侍衛約1700餘人。上書房大臣隆科多兼任步軍統領衙門都統(又稱九門提督),下轄兩萬多人馬,負責京城九門衛戍防務。掌握了這兩支人馬的指揮權,也就掌握了京城和紫禁城的安危。

    在康熙駕崩後,胤禛還用金牌令箭釋放了被圏禁的十三爺胤祥,胤祥又掌握了駐守在京城近郊的豐臺大營的控制權,並率兵包圍了位於京城郊外的暢春園(康熙駕崩於此)。至此,胤禛掌握了京城內外的所有軍政大權,順利繼承皇位。

    老八,老九,老十縱使心中萬分不甘,但在大勢已去之下還是選擇跪地磕頭,朝拜新君,實足的一副小人嘴臉。如果胤禛真的是篡改遺詔繼位,他們做為愛新覺羅氏的子孫更應該據理力爭,甚至以死明志。可惜他們心中有鬼,貪生怕死,只敢在背後嚼舌頭根,搬弄事非,卻不敢真刀真槍的幹上一場,難怪老十四遠在西北卻大罵他們是一群廢物飯桶呢!

  • 5 # 說健康侃歷史談哲學

    一來五代時期武將取代皇帝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很常見,二來趙匡胤作為殿前都點檢能調動禁軍,三來趙匡胤任用了很多謀士,最主要是趙普,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四來皇帝柴榮對他很信任,加之在民間借用迷信製造輿論,讓自己黃袍加身變得名正言順。說成天命所歸。

  • 6 # 羽菱君

    自身條件

    老四胤禛的自身條件過硬,起碼在康熙的眼裡是這樣的。當其他皇子為了奪嫡,爾虞我詐,相互爭鬥的時候,只有老四表現出“一心為朝廷辦事,為君父分憂,兄友弟恭,大義無私”的形象。當然這是得益於鄔思道的謀劃,但卻和其他人特別是以八爺為代表的八爺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康熙當時要胤禛做孤臣的原因,孤臣做到底就變成孤家寡人了,而皇帝就是孤家寡人。康熙也是看準了只有像胤禛這樣剛毅不屈的冷麵王,才能以鐵腕的手段去整頓吏治,改革弊政,像劇中所說的去匡補他為政時的過失。這就是老四自身的條件,也是他能順利繼位的首要條件。

    康熙的未雨綢繆

    劇中康熙臨終在召見胤禛之前他召見了一個人,就是隆科多,他給了隆科多兩道聖旨。一道是要殺他的,一道卻是晉升他為領侍衛內大臣(將大內的安全和九門的權力都給了他)。這兩道聖旨把隆科多收伏得服服貼貼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隆科多在自己駕崩之後能夠鎮住局面,幫助胤禛順利完成繼位。然後又把傳位詔書交給隆科多,讓他將它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這傳位詔書最是關鍵,請出詔書時,老八他們即刻就啞口無言了。康熙在最要緊的時候才用隆科多,又讓張廷玉盯死他,可謂費盡苦心,他很清楚他死後會發生什麼事情。還有一個就是調兵用的金牌令箭,事先給了張五哥,這也是康熙未雨綢繆的一個體現,也正是他的未雨綢繆才能讓胤禛順利繼位。

    鄔思道和十三爺的助陣

    鄔思道在康熙臨終前召見老四就斷定康熙要歸西了,並且斷定康熙一定是要把皇位傳給老四。他的這句話無疑是給了胤禛一顆定心丸,不然的話他敢不敢進宮還是一個問題,稍遲一刻,見不到康熙最後一面,皇位就有可能是別人的了。在拿到金牌令箭後,鄔思道又馬上部署下一步計劃,叫張五哥迅速到養蜂夾道放出十三爺,叫十三爺迅速趕往豐臺大營,接管兵權,一舉安定局面。

    老十三這邊同樣不可或缺,他得到部署後就即刻趕赴了豐臺大營,憑藉自己在軍中的威望,成功接領了豐臺大營的兵權。胤禛曾經拿過一紙名單給十三看,問他曾經的部下哪個能用,老十三根據名單中的情況,他應該是知道此時的豐臺大營,有誰是他帶出來的心腹,因此輕而易舉的就把領導班子給搭建了起來,迅速的下達了進宮的命令。不然單拿一隻金牌令箭,是很難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讓士兵聽從於他的命令的,在那種情況下,稍有差池,還身在宮中的雍親王就多有一份危險,畢竟西山銳健營還在八爺黨的手中。不然當老四聽到外面傳來士兵的嚷聲時,會瞬間得癱瘓下來,他並不知道那是老十三來了。

    這三大因素促成了劇中的雍親王能夠順利繼位,並很快的穩定了局面,沒讓奪位的兵變發生。也體現出了康熙老道的帝王權術和鄔思道的神機妙算,《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也正是因為緊湊的劇情和出神的謀略才那麼受觀眾的熱愛與推崇。

    (圖片來源於網路)

  • 7 # 青年史學家

    康熙帝在晚年的時候犯了一連串的錯誤,比如讓皇子參政預政,以致形成皇子黨,最終導致了九子奪嫡的悲劇。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原先不被看好的皇四子胤禛順利繼承皇位。

    至於野史上所說康熙帝原本有意傳位給皇十四子則純屬無稽之談,因為按照這種說法,胤禛篡改了遺詔,將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這種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清朝的傳位詔書是滿漢各一的,即使改了漢文,滿文中的四和十四絕不是改一個筆畫就可以完成的。

    康熙帝之所以傳位給皇四子,因為皇長子和皇太子都不適合承繼大統。皇三子又無心於政事,皇八子則是鋒芒必樓,其性格不適合做皇帝。其他的皇子要麼就是太年輕,要麼就是不堪大用,只有皇四子胤禛內斂沉穩,並且在廢立太子的過程中表現的非常好,幫助康熙帝處理了一些比較棘手的政務,因而康熙帝最終選擇了皇四子胤禛作為皇位繼承人。

  • 8 # 帝國的臉譜

    傳位的目的是什麼?讓江山萬代、後繼有人,不會讓國家混亂,不會將這個一姓之江山糟蹋掉了,那麼,這個人必須是守得住祖業的人,是個有能力的人,至於這個人是老幾,管他呢。

    康熙皇帝行將就木,不久於人世,傳位問題一再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他的20多個崽中,能文者極多,能武者不少,不想這個皇位的有,但想這個皇位的人更多。誰不想當皇帝,坐的是龍輦,居的是宮殿,吃的是山珍海味,用的是四方貢品,一言九鼎,威風八面,跺跺腳而地震,揮揮手而山搖,眨眼間能讓人腦袋搬家,笑語裡可讓人扶搖直上,生殺予奪,存乎一念之間,萬邦來朝,四海賓服,這是作為一個人的無上榮光,因此,覬覦此位想登龍椅者不乏其人。

    胤禛之所以最後能夠順利繼承皇位,這與他的能幹有關,更與他的精明有關。所謂的九子奪嫡,說的就是康熙的兒子們爭奪儲君和皇位的鬥爭,九子相搏,你死我活,足見當時的慘烈。

    胤禛確實能幹,他作為皇子,受命多次進行治理黃河、清理國庫、整頓吏治諸事,皆做得非常漂亮,令康熙十分滿意。其他皇子沒有清醒的是,他們沒有將精力放在國家大事上,大都在揣摩康熙的心思。胤禛則不性急,深藏不露,只顧做事,埋頭苦幹,終於贏得了康熙的青睞,最終登上了皇位。

    而康熙對自己這個四子胤禛也確實沒看走眼,這從他當了雍正皇帝之後所處理的那些內政外交的國家大事,就能見到一斑。胤禛登上皇帝寶座之後,不是功成名就時的得意和享樂,而是以鐵腕手段處理政事,你看他有多麼勤奮,他工作起來常常夜以繼日,通宵達旦,每天批閱的奏章堆得象小山。

    雍正在位十三年,期間大力扭轉朝綱,積極推行改革,如攤丁入畝、耗羨歸公、改土歸流、改革旗務、士民一體當差等等,將一個吏治不清亂、國庫空虛的國家治理得有模有樣,實為中興之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明知道熬夜傷身體,可為什麼還有那麼一些人擺攤賣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