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然小司
-
2 # 幸福地帶2
伊朗在面對美國軍事威脅的時候,選擇部分退出《伊核協議》,並且,伊朗總統魯哈尼還向哈梅內伊提出,就伊朗的核計劃進行全民公投。因此可以顯示出,實際上伊朗在面對美國軍事威脅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重新發展自己的核武器。
在美華人看來,由於伊朗堅定不移的遵守了《伊核協議》。所以,伊朗已經銷燬了濃縮鈾提煉裝置,而且在短時間之內是無法恢復的,因此才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增加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同時絕對對伊朗的石油進行全面的封鎖,並且派出了數萬軍隊賓士到波斯灣和中東地區,對伊朗基金全面的軍事威脅。
伊朗方面都是聲稱,要談判,首先就要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解除對伊朗的石油封鎖,以及撤出美國在波斯灣,以及在中東地區的軍隊,對伊朗的軍事威脅,否則一切免談。如果美國堅持不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不解除對伊朗的石油豐富,不解除對伊朗的軍事威脅,那麼 伊朗將不惜一戰。
而實際上就伊朗現在的科技水平,你生產核武器也只是一線之差,而在美國的不斷威脅之下,上衣依然感到非常恐懼的情況下,誰能保證伊朗沒有開始秘密的研究和提煉濃縮鈾呢?所以說,伊朗核武器已經到了臨界點,是很正確的。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解決的辦法,歐洲三國中的英國,法國和德國,以及俄羅斯都可以成為調停美國和伊朗矛盾的關鍵國家和調停人。所以,如果這之中的國家進行合理的調停,而美國也撤銷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和石油封鎖,以及軍事威脅,那麼,讓伊朗能夠繼續回到《伊核協議》中來,徹底放棄研究和生產核武器,以及美國也必須要遵守《伊核協議》的相關規定,那麼,一切危機就會解除。就目前的情況下,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
3 # 中評中語
看似美伊局勢當前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時刻,但是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各方觀點似乎正在往一致的方向發展,當然,這其中美國仍是一個變數。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6月6日與特朗普會晤後,就美伊當前局勢表達了法國的態度,也就是被媒體歸納的“四項要求”——既將美國關切的伊朗永久棄核、彈道導彈技術、在中東影響力輸出、扶植代理人發動戰爭等議題進行多邊框架的談判,以緩解當前的美伊緊張的有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
實際上這也就是歐洲的態度,——擴充伊朗核協議,在已有的伊朗核協議框架下進行談判。
雖然歐盟此舉似乎對伊朗不道義,但歐盟這的確是在變相的挽救伊朗核協議。伊朗內部主戰和主和似乎存在分歧,但是伊朗政府從五5月下旬到6月7號(美國對伊朗公佈最新一輪制裁)之前這一段時間都在強調,如果美國撤離部署在波斯灣、阿拉伯半島、及其他伊朗周邊的來勢洶洶的軍事力量,解除對伊朗在石油、金融、礦產等各方面的全面制裁,伊朗或許會和美國進行對話。
伊朗言外之意,實際上也就是,在美國重新返回到伊朗核協議之後,伊朗才會考慮和美國對話。所以實際上各方的球是踢到了特朗普這邊,都實際上還是想將美國重新拉進伊朗核協議,本質上來說,因為美國的體量在那放著,所以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之後,基本上該協議已經形同虛設。
然而特朗普的迴應是,經濟制裁大棒繼續加粗——6月7日美國宣佈對伊朗的石油龍頭企業,波斯灣石化公司及旗下39家子公司實施經濟制裁。
顯然美國的目的是繼續施壓,促使伊朗和美國進行對話。
所以當前的局面是,伊朗已經在設定前提的條件下有所鬆動,但美國卻要一意孤行的選擇以當前條件進行對話。局面似乎已經陷入死局!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這兩天德國外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後訪問伊朗,實際上都將和伊朗高層進行會談,傳遞美國方面的態度。
也就是,在歐盟和日本的勸說之下,有可能伊朗和美國達成一個默契,伊朗軟化立場、美國順勢撤離軍事壓力,對伊朗經濟制裁放開一些口子,雙方返回伊朗核協議框架中,對上述馬克龍所表述的“四項要求”進行談判。
◎德國代表團訪問伊朗。
伊朗方面很大程度上對話的目的還是以拖待變,既一邊談判,一邊加強在中東影響力的拓展以獲取更多的籌碼,但美國方面即便知道伊朗的目的,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2020大選將近,這才是特朗普的頭等大事。
在美國國內,很多精英人士對特朗普撕毀伊朗核協議是十分不滿的,特朗普需要考慮民意,需要在伊核問題上取得一些看似是初步的勝利。 -
4 # 胡家成
美伊對峙逐漸升溫並不見迴轉。要想挽救伊核協議,在美國明確反對、中俄明確支援的情況下,歐洲的態度至關重要。
美國和伊朗似乎箭在弦上。美國的底線是,伊朗必須重新簽訂伊核協議,美國繼續保持對伊朗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伊朗的底線是,美國必須回到2015年簽署的伊朗核協議上面,並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封鎖,否者一切免談。
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的四點意見,完全是站在美國的立場上,與伊核協議背道而馳,等於是在美伊問題上火上澆油。德國外長訪問德黑蘭,聽說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日本首相安倍今天訪問伊朗,估計收效也不會太大。
美國為什麼不退步?根本的原因是,美國怕伊朗在中東的勢力坐大,影響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部署和戰略利益,影響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和戰略支柱以色列、沙特的發展和壯大。
伊朗為什麼不退步?美國太不講信用了。一旦伊朗退步,美國將牽著伊朗的鼻子走。除了不能研製核武器外,導彈技術,民用核能都不能開發。真到那一步,伊朗就只能由著美國來了。客觀情況逼著伊朗必須堅守這個底線。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應該站出來說話。無論是從維護國際協議和國家信用的嚴肅性,還是從維護歐洲自身利益來說,歐洲都應該堅守底線,與中俄一道挽救伊核協議。否者,一旦伊朗被美國逼上梁山,做出過格行動,受害最大的還是歐洲。
-
5 # 打板客老金
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不會全部退出《伊核協議》,但會透過停止某些條款,來反制美國的軍事威脅!
如果伊朗全部退出伊核協議,等於跟美國站一個戰壕裡面,大家對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就沒有道德譴責的必要了,這是伊朗所不能接受的!
特朗普可以依仗美國獨步天下的武力,任意撕毀國際協議,但別國是不能跟著發瘋的!否則就會成為美國製裁打壓的把柄!因為美國內心就有一個美國例外論,我可以做任何壞事,上帝不會懲罰我,但你們都不行!
不能全部退出伊核協議,不代表伊朗束手無策!伊朗可以有選擇性的退出伊核協議某些有殺傷力的條款!上個月就講過了,5月8日,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一週年的日子,伊朗總統魯哈尼就宣佈,如果60天內不滿足伊朗的條件,伊朗就加速鈾濃縮活動,並且不再出口濃縮鈾和重水!
基本就屬於攤牌,你們不答應我伊朗的條件,伊朗就朝核武器研發這條路上走!而這個是特朗普最擔心的!
如果特朗普置之不理,伊朗的鈾濃縮走下去,就有可能製造出核武器!按伊朗死敵以色列的說法,半年內伊朗就能製造出核武器!那對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就會造成重大沖擊,可能動搖美國對中東這個大油庫的控制!甚至動搖美元霸權,美國絕不能置之不理!
既然絕不能置之不理,那就理一下,特朗普能怎麼辦?無非就是兩個方法,一個是轟炸,趁伊朗沒做好核武器的時候,轟炸掉伊朗的核設施,後果必然就是伊朗反擊,雙方混戰!
光譴責,不轟炸的話,跟置之不理一樣的後果,伊朗製造核武器!
所以,伊朗在5月8號那天的表態,對未來美伊局勢走勢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美國這段時間(7月8號之前)必須想出對策,如何不讓伊朗走這條絕路!比如美國放鬆對伊朗的制裁,再比如美國減少軍事壓力,降低中東緊張局勢的溫度,甚至撤走航母,給美伊和談製造點氣氛(當然伊朗拒絕談判新協議);
目前各方正為此事奔走,前兩天德國外長馬斯去了伊朗,代表歐盟的看法去的;
今天日本首相安倍也要去伊朗,正式作為調停人去的,伊朗此前就放出風聲,伊核協議以外的東西不談!要直接會談的話,先把所有的經濟制裁去掉,最少要解除石油禁運的制裁!
只要美伊能談起來(不是談新協議,伊朗肯定不會幹的),就是美伊問題可能絕處逢生的地方。 -
6 # 鐵嶺鋒
老鐵認為這是伊朗要求歐洲全面履行《伊核協議》,到了敦促歐洲滿足伊朗石油出口要求,落實貨幣結算機制時限的臨界點,如果歐洲不能兌現承諾,伊朗很可能突破協議中濃縮鈾儲存、丰度等己方承諾達到雙提高,為未來被迫退出協議後快速擁有核武器打好基礎,而這正是那幫自私的資本主義投機份子的痛點。至於說伊朗現在就要退約,可能性幾乎是零。
需要挽救的是歐洲人日擔憂的問題,現在看來還真值得擔憂,因為作為協議伊朗的對方簽署人之一的法國也背叛了協議,背叛對伊朗的承諾,叛逃到美國的的立場上,馬克龍跟美國一起要求撕毀這份現的《伊核協議》,跟美國重談一個,加入了美國捆綁伊朗最關鍵的四項條件:其一,徹底根除伊朗核能力;其二,根除伊朗中程導彈能力;其三,不許伊朗向外輸出影響力;其四,撤回在境外進行反恐作戰的聖城旅及其下屬的什葉派民兵。
TMD馬克龍小子背信棄義,在此關鍵時刻背叛自己對協議的承諾,對伊朗的承諾,臨陣倒戈跟特朗普穿一條褲子,再次甘當美國霸權的馬前卒,在伊朗背後插刀,這是逼著伊朗走出那一步。讓歐洲擔憂的伊朗反擊行動,確實臨近7月就將實施的階段,如果馬克龍仍堅持抱美國大腿就無法挽回了。
如果伊朗實施了這個雙提高行動,在目前他們已停止了濃縮鈾出口的情況下,就會快速積累大量丰度達到5.5%左右濃縮鈾,和提取鈽材料的重水,即使不考慮其獲得半島核武技術的極可能條件,但把這些東西做成髒彈還是則易如反掌。而美國的龐大軍事威懾則一直在玩兒戰爭臨界的邊緣政策,儘管雙方都沒想真打,但擦槍走火的危險誰也無法否認,一旦引爆戰爭,伊朗的幾千發導彈帶上那種髒彈戰鬥部對美軍的反擊,首先遍佈美軍的海灣地區的石油歐洲就沒指望了,同時駐歐美軍還會把這髒彈禍水,直接引向這幫唯利是圖的投機份子家裡,這種災難性的經濟及安全後果,就更讓他們害怕了。
如果想挽救局面,制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歐盟歐洲僅憑德國一家的努力遠遠不夠,而另一個大國——英國還被大選、脫歐這種亂七八糟的事務,搞的焦頭爛額七葷八素,也確實無暇他顧,就是法國這個馬克龍翻雲覆雨反覆無常,背信棄義誰敢指望這種人渣幹出什麼靠譜的正經事?現在就看那個懦夫歐盟有沒有勇氣站出來了。
-
7 # 一號風手
雖然伊朗已經到了退出伊核協議的臨界點,但是挽救伊核協議具有十分重大意義,是全球對美國霸權主義說“不”的一次有力行動。
伊核協議是多邊協商的結果,並且得到聯合國一致透過,是全球意志的體現。美國現在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就是對全球意志發出的挑戰。
表面看上美國只針對伊朗,但實際上美國就是想透過對付伊朗向全球證明他的強大,屬於一次重新確立全球霸權的行動。
如果讓美國成功的破壞伊核協議,那麼以後沒有什麼協議是美國不敢破壞的,這必然會進一步的增加美國霸權主義行為往更深的層次擴張。
簡單的說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想逼迫伊朗屈服達到目的,是對全球底線的一次挑戰或者說試探,如果這次全球退讓,就會助長美國囂張的氣焰,這會進一步加深美國霸權主義對全球的危害。
假如全球對美國這種行為表現出旁觀者的心態,覺得以自己無關,不去極力的挽救伊核協議,制止美國的行為,必然會讓美國如心所願。
美國一旦成功的撕毀了伊核協議,那麼美國要撕毀的下一個協議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特朗普上臺以來,在不斷的撕毀協議,然而並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導致全球性的協議接連被撕毀,如果再不阻止這種行為,那麼美國這種舉行還會持續下去。
全球性協議是目前全球秩序的根基,是全球穩定的保障,這些協議一旦全部被破壞,那麼世界會迎來新一輪的大動盪。
而阻止世界大動盪來臨的最好方法就是努力維護這些全球性的協議,阻止毀壞協議的行為,恢復被毀壞的協議。
伊朗雖然已經接近了要退出協議的臨界點,但是隻有一天還沒有退出,那麼大家就要極力的去維護,即使退出了也要極力的去復原。因為伊核協議並不是單單是美國和伊朗之間的事,而是全世界的事。
伊朗其實也並不是真的要退出《伊核協議》,他用退出《伊核協議》來威脅,是對全球在這件事情中表現出的旁觀者心態,以及無視他被美國欺負,讓他利益受損害的不滿。
維護伊核協議是對全球都有益的,不能單單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伊朗來扛。
-
8 # 高峰軍事觀察
在全球鷹無人機被擊落後,美國又向海灣地區的第五艦隊增派了三艘大型兩棲作戰艦艇,再加上原有的一個航母戰鬥群和一個兩棲作戰群,美軍在阿曼灣海域的海上力量又向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接近一步。雖然特朗普臨時叫停了軍事報復行動,但是很顯然,要恢復這個軍事計劃也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由於軍事對抗的緊張態勢,讓很多人覺得伊朗的麻煩在於美國的軍事威脅,而實際不然。在宣佈取消軍事打擊行動不久,特朗普政府就釋出了針對伊朗高層的制裁措施。因此在美國看來,當前解決伊朗問題最有效的還是經濟制裁,同時表明,從5月2日開始的最嚴厲石油禁運措施是卓有成效。
也就是說,伊朗當前最大的麻煩是美國的制裁措施。有分析指出,伊朗的石油日均出口量已經跌到50萬桶水平,如果不能快速改善將會對伊朗經濟和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影響。美國就是想透過經濟制裁壓力,非戰而屈人之兵,迫使伊朗內部矛盾集中爆發,並最終導致伊朗現政/權垮塌。
伊朗在伊核協議的態度上,是進退兩難的局面。美國已經單方面撕毀了2015版伊核協議,並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石油制裁。理論上,伊朗已經沒有繼續留在伊核協議的必要性。但是其他五個簽約國支援伊朗繼續留在伊核協議框架中並嚴格履行協議規定的義務。
到目前為止,伊朗仍堅持留在伊核協議中,只是在五月初,威脅60天后有選擇地停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這等於是做出了一個準備脫離伊核協議的姿態(接近退出伊核協議的臨近點),目的是敦促英法德等五國對美國施加壓力,迫使美國減輕甚至徹底解除經濟制裁。
不過我個人認為,伊朗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主動退出伊核協議,因為美國當前的行為畢竟是孤立的,一旦伊朗決定退出伊核協議重啟核計劃,那麼所有參與國和聯合國都會轉向。聯合國針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決議也將重新啟動,這對伊朗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而且,到時候美國軍事打擊計劃也會真正擺到桌面上。
回覆列表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會見,法國小馬哥的兩面派言論,讓伊朗倍感壓力。本來期望歐洲國家能夠繼續支援原《伊核協議》,與伊朗加強石油貿易,尤其是建立以歐元為核心的結算系統(INSTEX),這樣伊朗就可以避免美元的制裁。可是馬克龍的突然調轉槍口,讓伊朗不得不選擇退出《伊核協議》從而啟動核計劃,用以對抗美國。
美國要求與伊朗談判,可是核心思想就是將伊朗打成伊拉克當年的情形。而馬克龍發表講話的核心,恰恰是美國想要剝奪伊朗擁有的能力。也就是徹底銷燬伊朗的核武器研製計劃以及生產設施,這就等於伊朗連最起碼的民用領域都無法進行。另一個主要核心就是銷燬伊朗的彈道導彈研製和生產能力,這幾乎就是讓伊朗自廢武功。就從這兩點,伊朗都不會同意的。
美國是在去年的5月8日宣佈退出《伊核協議》的,其認為該協議並沒有達到美國限制伊朗的目的。要與伊朗重新簽訂協議,當然這只是藉口。2015年7月簽訂的《伊核協議》可是由美、俄、中、英、法、德6國,外加伊朗在聯合國的框架下籤訂的,一旦伊朗退出,或者與美國單獨簽訂,就意味著伊朗將失去其他國家更有力的支援。因此伊朗不會輕易就退出《伊核協議》,而現在也只是拿《伊核協議》來逼迫歐洲履行自己對伊朗的經濟承諾。
其實歐洲也擔心伊朗的彈道導彈,畢竟伊朗的導彈打不到美國,卻可以覆蓋歐洲。恐怕也是因為這一點,馬克龍被特朗普說服了,要不然也不會調轉槍口。只不過法國這樣的舉動已經讓伊朗不得不選擇與歐洲對立,甚至威脅歐洲。為了挽救目前的伊朗危機,多方都在努力,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會在今天(12日)訪問伊朗,看看能否對局勢有一定的關節作用。
而在面對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突變,德國方面顯然更加擔憂。德國外長馬斯6月10日訪問了德黑蘭,其目的自然不用多說。馬斯在行前就已經表示,他與英、法、美溝透過,歐盟堅信伊核協議“值得挽回”。德國顯然是不想讓伊朗退出協議,更不想讓伊朗掉進美國的圈套。同時德國更想建立起來與伊朗的歐元結算系統(INSTEX),只是內部問題根本就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另外美國的恐嚇與攪局,也讓德國倍感壓力。那麼在解決伊朗問題上,顯然德國有些吃力。▲德國外長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