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眾談

    小腳趾指甲分兩半是顯性遺傳!有人說這是漢人特徵,雖然不能說錯誤,但最多是非常粗略的說法,粗略到沒必要認真的程度!不管你是什麼民族都可能小腳趾指甲分半,以此來確定民族血統,茶餘飯後閒聊聊還行!

  • 2 # Teresa574

    本人就是漢族也特別巧合小腳趾也是兩瓣的。無論怎麼剪,等過段日子長出來又是兩瓣的。

    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駢甲,又稱“胼趾”或“復甲”。關於這個還有個美麗的傳說。

    山西民間,有“脫襪驗甲”的傳統說法。相傳600多年前,朱元璋坐得天下,決定把當時人口較多的山西人南遷。移民們集合到洪洞縣大槐樹下,難捨故土,士兵們在每人的小腳趾甲上砍了一刀,方便日後認祖歸宗,但凡是趾甲上有裂痕、或趾甲分瓣的,都是親人。

    但現代普遍認為,駢甲並不能作為一個族群的特定標誌。因為並不是只有漢族人才會有復甲,也並不是漢族人都是復甲。小腳趾復甲形態,在東亞地區普遍存在,只是在漢族人中出現頻率最高罷了。

    在很多國家的面板病學臨床實踐中,均發現過很多雙小指甲的案例,這些國家包括德國、挪威、荷蘭、瑞士、比利時、葡萄牙、泰國等等,在其他國家的移民中(如非洲的貝南共和國)也有發現。因此,儘管我們的研究不能得出駢甲在不同國家、大陸及種族之間的頻率,但毫無疑問,駢甲絕不是某一個特殊的種族或人種的特徵。

    據說駢甲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具有可遺傳性。也就是說你有駢甲,你的父母中至少一人也有駢甲。這點有待考證。

    由次看來,駢甲也不一定代表是純正的漢族,世界種族也都出現小腳趾兩瓣。

  • 3 # 老龍故事會

    「小腳趾甲兩瓣瓣」就是 「跰趾」,在醫學上稱作瓣狀甲,是指小腳趾甲分瓣而非完整一塊。

    什麼人會有跰趾?

    山西人最有可能是跰趾。

    2005年,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考察研究了跰趾的分佈。結果發現,從山西陝西經豫蘇浙到贛閩,瓣狀甲的分佈呈遞減趨勢。這表明,瓣狀甲的分佈的確與山西移民分佈呈現顯著相關。

    在山西洪洞縣,瓣狀甲發生的頻率為79.51%;但是這個資料也表示:還有 20.49%的山西人並不是跰趾。

    同樣,每個省份都有「跰趾」的人,跰趾的分佈在不同地區只有頻率差異,而不存在「有無」差異,因此,很難拿這個來作為區分地域和種族的指標。

    陝西 79.17%的人小腳指甲分瓣,然後是河南(63.74%)、浙江(62.54%)、江蘇(62.45%)、到了福建,漢族跰趾只有37.80% 、江西為 36.84%。

    關於山西洪洞縣和漢族人的關係,是這麼一個典故:

    說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解決中原地區人口稀少問題,恢復中原社會生產,下令將山西人口遷徙到中原地區墾荒,因為當時的山西人口稠密,而且山西南部洪洞一帶又是其中人氣最旺的地區。這場移民潮被稱為「洪洞大槐樹移民」。

    洪洞縣廣濟寺旁有一株高大的漢代古槐,官府在廣濟寺設立辦公點,將百姓聚集在古槐下,編排隊伍,發放外遷證件和盤纏。

    腳趾兩瓣瓣的傳說來了:

    當時官兵強行移民,怕人逃跑,就將每人的小腳趾砍上一刀,以做識記。後來,移民的後代腳小趾甲就成了兩瓣瓣。

    洪洞移民和漢族人有什麼關係?

    這裡一個關鍵詞就是「中原」。

    因為傳說中山西移民主要遷到了中原地區,而中原,一直被認為是漢族的首先聚集和漢族成型的地區。

    漢族最早的得名始自漢朝,漢朝時期的中原人,就是最初的「漢族」定義。 漢族認為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之外的民族被稱為「蠻夷」。這樣的劃分才有「我族」的身份認同。「內諸夏而外夷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都是這個區分。

    中原的範圍一直在變化,不過都是從最初的河南洛陽向外擴散。

    「中原」一直在外擴

    明朝朱元璋時期的「中原」已經覆蓋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

    那麼既然洪洞移民遷入了這個「中原地帶」,而中原又是漢族文化和生活的中心地帶,這個傳說就變成了洪洞縣是漢族人的「根」之所在了。

    傳說是這麼說的,事實上呢?

    事實上,在明代大移民之前,山西已經是多民族混居地區,從血統上去區分誰是漢人,誰是異族早已不現實。

    如果說「漢族」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意義,也就是各個民族融入了中原文明、華夏文化成為漢族,那麼拿生理特徵來判斷是否是漢族就不可行了。

    跰趾當然不是洪洞移民腳趾被砍了一刀來的。跰趾可能是古代華夏族的一個生理特徵,也可能是某個已融入漢族的古代少數民族的生理特徵,那就成了更早的民族融合的產物。

    民族融合在歷史中以各種形式持續進行:清朝時期,遼東的部分漢人做了包衣(清代八旗制度下世代服役於皇帝、宗室王公之家的一個奴僕群體),這部分人後代改了滿族,所以許多滿族人的小腳趾也是跰趾。

    沒有跰趾對你會有什麼損失嗎?

    並沒有。

    跰趾這種特徵並不會給你帶來什麼直接的好處,其進化意義很難確定。現在又沒有人會「脫襪驗甲」,發現你沒有跰趾就把你抓走~

    你可能還想問,那我還能拿什麼特徵來證明我是漢族人呢?

    目前較多文章中提到的漢族發生頻率較高的體貌特徵還有三種:鏟形門齒,蒙古褶和嬰兒身上的青斑。

    鏟形門齒內側圖

    鏟形門齒:上頜兩顆門齒的兩邊緣翻卷成稜,中間低凹,活象一把鏟子。這種門齒在漢族人中出現率有 98%。

    蒙古褶:眼的內角處,由上眼瞼微微下伸,遮掩淚阜而呈一小小皮褶,也被稱為“內雙眼皮”。蒙古褶中國北方人群 80%~90% 的人都有。

    不同程度的蒙古褶

    青斑:嬰兒屁股的骶部或其他部位(一般在背部),淡灰色或青灰色的斑塊,通常至一、兩歲才能退去。中國北方和東部,90%以上的嬰兒都有。

    嬰兒身上的青斑

    然而,同樣的原因,漢族人出現這些特徵的機率比較高,也不能拿有沒有這些特徵來判斷是不是漢族人。

    這些特徵在高加索人種和尼格羅人種中都有。

    又慌了嗎?

    這些都不行,那怎麼證明我是漢族人?

    用生物學的證據來劃分「漢族人」本來就是一個不嚴謹的說法。都是漢族人,中國南北方的漢族在基因上就存在很大差異。

    一個民族在歷史上本來就是在融合和變化的,

    具體到個體,只能說遺傳基因中哪一個種族的成分多一些。

    怎麼辦?

    在各色獲取你的祖源報告,這是目前針對華人基因更新最及時最全面的基因資料庫。

  • 4 # 靜待花開守望未來

    我們一家就我一個人是小腳趾甲分兩瓣的人,但我們都是漢人,以前沒聽道這個說法,還以為我腳指甲畸形呢!大瓣的還正常點小瓣的就非常厚,泡的時間長了都能直接揭掉,但是過幾天就又長出來了。

  • 5 # 漢文化研究

    小腳趾復趾形態,在東亞地區普遍存在,但在漢族人中出現頻率最高。

    總之,看腳趾不嚴謹的,要判斷一個人是否純正漢族,要去測試基因。

    漢族是5000年前古代中原人的直系後代。

    根據2007年李輝《史前長江》一文,山西陶寺龍山文化遺址,其主體型別為O3(現在叫O2),和現在漢族完全一致。註解:根據復旦大學的最新研究,O1、O2由於有同源性,已經合併,O3現在叫O2。

    中原地區的遺址中,不全部都是O3(現在叫O2),也有O1(現在叫O1a)和O2*(現在叫O1b),在南方,O1(現在叫O1a)也出現在良渚文化中,O2a(現在叫O1b)出現在吳城文化中。

    在2200年前,秦國統一了中原地區,當時的中原人基因型別和現在就已經基本一樣了,是以O3為主體,同時具有N*、O2*、O1、Q1、C3*(C3南支現在叫C2a),秦朝滅亡後,400年的漢朝,使得漢族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漢族基本形成。

    2200年後的今天,現在漢族也同樣是以O3為主體,同時具有N*、O2*、O1、Q1、C3*,2000餘年來,漢族吸收數量非常少的其他民族的父系成分,今天北方90%的男性居民為漢代中原居民的後代,長江以南,大致有80%人的父系遠祖可以追溯到漢代中原居民。

    漢族的語言為漢藏語的一支,來自於周代的“雅言”,本來是周族日常生活用語,後來被運用到書面,成為民族通用語,漢代之後,形成固定的漢語。

    漢族人的基因型別和其他很多漢藏語居民類似,O3(現在叫O2)為最主要成分。

    O3(現在叫O2)大致佔漢族基因庫的55-65%,華北地區、黑龍江、陝西、客家人、廣西六甲人比例比較高,大致在65%-75%;江浙、廣東偏低,大致50-55%左右。

    O1是第二大基因,尤其以江蘇南部和浙江地區比例最高,大致接近20%,其他地區,北方地區普遍在5%以下,長江以南平均12%左右。

    O2a(現在叫O1b),除廣東外,比例都不高,廣東大致15%左右。

    註解:以上都是O系,在全國平均數里面,二者加起來構成了八成的高比例,證明漢人是相對純的,農耕民族的生活習慣、婚姻觀念都比較固定。

    相比之下,滿族主體的C只佔滿族的二成。愛新覺羅家族測出是C系,C不到二成,說明滿洲人是雜居民族,後來更糅合了漢八旗。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9kiao4v5jW2X06q7nUmGFaG6ziabJYnfohkLQHMiaibItjibO3iaxOgGWWOhD5eRzBLoiaNbvGsPIYwcoLJstaOMMJvj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N*在全國大致4-6%,四川地區偏高。

    C3*(C3南支現在叫C2a)是另一個重要型別,根據復旦2000年的宿兵系統,一萬多個樣本中H1(C)的比例大致為3%。加上北支最多8%。

    Q1是另一個重要型別,根據復旦2000年的宿兵系統,H13(Q1)的比例大致為2-4%,華北較多,南方比例為2%。

    除此之外,漢族中還找到過O*、NO、O2b、J2、R1a、R1b、G、N1、D*、D1、C*、N3等型別,總比例綜合各次資料看,不超過2%,很多型別是孤例形式找到的。見下圖,是復旦大學製作的舊圖,當時O1、O2尚未合併,但也可以參考一下。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9kiao4v5jW2X06q7nUmGFaG6ziabJYnfohnACsiaIvToqcR7ibSG4bCjGhGlicrcuzumYDFg7iaNozq2Dic7OM0wVMCB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總體看,漢族就是5000年前古代中原居民的後代,而且2200-1800年前,當時漢時代的漢族就已經和現代漢族基本一致了,2000年來所有北方民族對華北漢族基因庫的影響只有5-10%,南方土著居民對北方漢族的影響大致5%,對南方漢族影響接近20%。

    漢族中的客家族群是古代漢族的一支重要直系後代,其高達74%的O3比例現實了這個族群和華北、湖北等地的居民有非常密切的聯絡,他們都是古代中原漢族的直系後代。

    漢族內部差別是有的,但差別不大,父系主體是一致的(平話族群是例外),各地漢族有相同的父系遠祖,主體漢族是古代中原居民的直系後代,絕對不是民族混合的產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一個月減20斤有什麼好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