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43769950533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2)而食(3)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註釋】

    (1)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2)黍:音shǔ,黏小米。

    (3)食:音sì,拿東西給人吃。

    【語法】

    通假字;

    (1)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

    (2)使子路反見之。反:同“返”。

    古今異義;

    遇丈人。丈人:老人。

    詞類活用;

    (1) 見其二子焉。見:使動用法,使......見。

    (2)欲潔其身。潔:使動用法,使...清白。

    【譯文】

    子路跟隨孔子出行,落在了後面,遇到一個老丈,用柺杖挑著除草的工具。子路問道:“你看到我的老師嗎?”老丈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怎麼說是老師 ?”說完,便扶著柺杖去除草。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了雞,做了小米飯給他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

    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向他作了報告。孔子說:“這是個隱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裡,老丈已經走出門了。

    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間的關係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係怎麼能廢棄呢?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係。君子做官,只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至於道的行不通,我早就知道了。”

    【評析】

    本章的要點在於子路所作的總結。即認為,隱居山林是不對的,老丈與他的兒子的關係仍然保持,卻拋棄了君臣之倫。這是儒家向來都不提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跑步時還有開車時都是聽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