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
子路比較勇猛好武,事親至孝。
子路,生於公元前542年,卒於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賢,是孔門十哲之一,春秋時期魯國卞人,也就是今天的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子路早年生活比較清貧,事親至孝,是《二十四孝》中為親負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歲,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隨孔子時間最長的人。
2、冉有
多才多藝,善長理財。
冉有,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中國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
3、子夏
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被孔子許為其“文學”科的高才生。
子夏(前507-?):姓 卜,名商,字子夏,後亦稱“ 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 晉國溫人(今河南溫縣)(另有魏人、衛人二說,近人錢穆考定,溫為魏所滅,衛為魏之誤,故生二說),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4、顏回
顏回 魯華人,字子淵,小孔子三十歲,好學,最為孔子鍾愛,並一再褒獎之:“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回也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因為窮而好學,營養極度不良,而用腦格外過度,導致嚴重早衰,二十九歲頭髮白盡,三十一歲就交了公糧本,提前去孔廟佔席位等著吃冷豬肉了。
5、宓不齊
擅長從政,孔子稱其為“君子”。
宓不齊,宓姓,名不齊,字子賤。漢族,春秋末年魯華人,一說宋華人。他注意修養,有君子之德,《公冶長》載孔子稱讚他為“君子哉若人”。《呂氏春秋·察賢》記載,他為單父宰時,用“無為而治”的辦法來治理,結果是“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1、子路
子路比較勇猛好武,事親至孝。
子路,生於公元前542年,卒於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賢,是孔門十哲之一,春秋時期魯國卞人,也就是今天的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子路早年生活比較清貧,事親至孝,是《二十四孝》中為親負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歲,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隨孔子時間最長的人。
2、冉有
多才多藝,善長理財。
冉有,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中國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
3、子夏
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被孔子許為其“文學”科的高才生。
子夏(前507-?):姓 卜,名商,字子夏,後亦稱“ 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 晉國溫人(今河南溫縣)(另有魏人、衛人二說,近人錢穆考定,溫為魏所滅,衛為魏之誤,故生二說),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4、顏回
顏回 魯華人,字子淵,小孔子三十歲,好學,最為孔子鍾愛,並一再褒獎之:“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回也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因為窮而好學,營養極度不良,而用腦格外過度,導致嚴重早衰,二十九歲頭髮白盡,三十一歲就交了公糧本,提前去孔廟佔席位等著吃冷豬肉了。
5、宓不齊
擅長從政,孔子稱其為“君子”。
宓不齊,宓姓,名不齊,字子賤。漢族,春秋末年魯華人,一說宋華人。他注意修養,有君子之德,《公冶長》載孔子稱讚他為“君子哉若人”。《呂氏春秋·察賢》記載,他為單父宰時,用“無為而治”的辦法來治理,結果是“身不下堂而單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