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文以載道MZS

    子路是因“義”而死的,理由如下:

    一、 是由子路的人格特徵所決定的,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家祭祀。他性情剛直,好勇尚武,誠實守信,忠義仁勇,見義必為,見危必拯,義薄雲天。所以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為人處世的風格。往往忠勇之人最後都是在一個字“義”上,子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二、 子路的死亡是很戲劇性的:本來他可以不死的,由於“義”字當先,把他送到了死亡線上。據《左傳.哀公十五年》記載,衛國之亂,是由太子蒯聵出亡後又回到衛國時密謀發生的。他有個外甥名叫孔悝,統領一座城,蒯聵為了建立自己的勢力,想尋求他外甥的協助,但對方不肯,怕得罪國君,蒯聵竟然直接挾持了他。當時子路正是孔悝的朝宰,但他並不知情,而在衛國的朝廷裡還有孔子的另一名學生子羔。子羔眼看狀況不對,就逃離了衛,要到陳國去,剛好碰到了要從陳國回衛國的子路,子羔就原委告訴了子路:說衛國情況很危險,不能再進去了,子路卻覺得自己是人家的家臣,端著別人的飯碗,不能無情無義,救人危難,才是君子所為,所以他毅然回返衛國。

    三、 回到衛國,他就遇到了蒯聵。子路質問蒯聵,為什麼挾持孔悝?還威脅蒯聵,如果蒯聵敢殺了他的主人,他會馬上找人繼承孔悝,並且不會和蒯聵結盟。同時,子路還宣稱蒯聵是個膽小鬼,禍國殃民的劊子手。看到子路的架勢,蒯聵怕了,但是他採取的方式,不是釋放孔悝,而是派遣石乞和盂黶去擊殺子路。於是就出現了《左傳》中的那個“君子死,冠不免”得打鬥場面。

    四、 “君子死,冠不免”是子路慷慨赴死的義舉,即便是死,也讓自己舉止得體,不失夫子的顏面。子路用一命換取了退出政治紛爭又不失武士的忠心的結果,也不失為孔子的得意門生,撐起了孔子的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難忘的元旦節36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