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遊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至宋人多將其疊為雙調。

      晚唐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李德裕(787~849)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時教坊已有此調名,玄宗末年崔令欽所著《教坊記》“曲名”下錄有《望江南》。王國維曾據此以辯此調不始於李德裕,《樂府雜錄》所言不確。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後記》則說明盛唐時已有《望江南》調作“三、五、七、七、五”者,並舉天寶十三載崔懷寶贈薛瓊瓊一首為例,崔懷寶《憶江南》詞雲:“平生願,願作樂中箏。得近玉人纖手子,砑羅裙上放嬌聲。便死也為榮。”其平仄、叶韻、句法均與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憶江南》詞同。明·楊慎《詞品》卷一雲:“《望江南》,即唐法曲《獻仙音》也。但法曲凡三疊,《望江南》止兩疊爾。白樂天改法曲為《憶江南》。”陳暘《樂書》雲:“法曲興於唐,其聲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鐃、鈸、鍾、磬之音。”據以上諸說,《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開元天寶年間,且既關法曲,又關教坊曲。後白居易依此調作《憶江南》三首,因第一首首句雲“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此外,因劉禹錫詞有“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溫庭筠詞有“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句,故又名《望江樓》,皇甫松詞有“閒夢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夢江南》、《望江梅》。

      宋代常有將兩首《憶江南》分作上下闕,成為一雙調者。如王安石詞九首,每首第一句均為“安陽好”,見《全宋詞》卷九十八,故此調亦名《安陽好》。張鎡則以此調作《夢遊仙》多首,見《全宋詞》卷二百八十一。其《紀夢》一首有“飛夢去,閒到玉京遊”之句,故此調又名《夢遊仙》、《步虛聲》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組裝機電腦緊急問題,有關電腦電源線的,看清問題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