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5086479931
-
2 # 使用者513743863101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文章透過對潮來前,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大自然像魔術師《觀潮》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生動描寫。
透過讀這篇課文、風號浪吼等詞彙、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再近些;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山崩地裂、漫天卷地,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使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瑰麗和神奇,有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如,使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是如此的雄偉壯觀:悶雷滾動、水天相接。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四百多公里,流經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於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一自然奇觀,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錢塘觀潮也成為古今盛事。本文就寫了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本文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的健兒和觀潮的人群。
第1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開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先聲奪人。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後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海潮的雄奇壯觀。描繪又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出之,簡短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海潮從遠方奔湧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最後用楊萬里的詩句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了首句。
第1段寫潮來之壯。運用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分別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進行了描寫。最後一句引用了著名詩人的詩句,有力的烘托了潮之壯。
第2段寫演軍之威。開頭仍是一句總述,說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時候教練水軍。然後描寫了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參加演習的船隻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嫻熟,演習中戰鬥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卻生動描繪了一場複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不僅是一種動靜相襯的寫法,也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第3段寫弄潮之勇。這時潮水已經來到,眾多的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作精彩表演。
第4段寫觀潮之盛。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麼具有吸引力,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
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數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於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