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8
回覆列表
  • 1 # 小呀小蘿北

    蘭亭詩 其三

    王羲之(東晉)

    三春啟群品,寄暢在所因。

    仰望碧天際,俯磐綠水濱。

    寥朗無厓觀,寓目理自陳。

    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

    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第三章歌詠與會者具有託心於《老》《莊》的共同志趣。

    “莫非齊所託”,意謂與會者有共同的精神寄託,即《老》《莊》玄理。“造真”之“真”,指宇宙的真諦妙理。“玄根”用《老子》六章語:“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老子將天地萬物的產生,喻為一位偉大母親的誕育;這裡即指萬物之所由生存、發展的玄妙根由。“涉世若過客”喻人生短促。《莊子·齊物論》說人不該憂懼死亡;懼怕死亡者好比是少小離家客遊而不知歸返一樣。當然死之悲哀究竟難以擺脫,故“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漢代《古詩》)之慨屢見於吟詠。王羲之於此也是欲超脫而又不能。他還是隻能以安時處順、隨順自然自解。“前識”二句即表明此種心情。前識,遠見卓識,語出《老子》三十八章。《老子》認為世人所謂“前識”,用盡機巧之心,實乃“道之華而愚之始”,因為它違背“自然”的原則。王羲之此處說不企羨聰明卓識,要緊的是“體道”,即聽任自然的化遷。那樣方能心境空明,不生煩惱。“虛室是我宅”便是說,追求心之清明,乃是我們的依歸。“虛室”指心,《莊子·人間世》有“虛室生白”之語。

    “遠想”四句,歌頌與會諸人的交遊乃是體道之交。詩人另有一首四言《蘭亭詩》雲:“詠彼舞雩,異世同流。”指《論語·先進》所載“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之事,所懷想的是孔門師弟。當時與會者詩中也多有尚想古人之意,或仰莊周,或懷巢、許。“何必謝曩昔”,言我等今日之遊亦不讓古人。“相與無相與”用《莊子》語。《莊子》說體道者的交往與世俗不同。他們如“魚相忘乎江湖”那樣,“相忘乎道術”,所謂“君子之交淡若水”(《山木》);因此說是“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大宗師》)。這種交往自亦不拘形跡,不拘守世俗禮教,故云“形骸自脫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車上能不能帶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