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0410383855

    是一種已滅絕的史前巨型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1~5億年前,和恐龍同屬於侏羅紀時代。蛇頸龍屬於爬行綱的調孔亞綱,是一類適應淺水環境中生活的類群,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遍佈世界各地,白堊紀末絕滅。 蛇頸龍的外形像一條蛇穿過一個烏龜殼:頭小,頸長,軀幹像烏龜,尾巴短。頭雖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內長有很多細長的錐形牙齒,捕魚為生。許多種類的身體非常龐大,長達11~15米,個別種類達18米。四肢特化為適於划水的肉質鰭腳,使蛇頸龍既能在水中往來自如,又能爬上岸來休息或產卵繁殖後代。蛇頸龍類可根據它們頸部的長短分為長頸型蛇頸龍和短頸型蛇頸龍兩類。 長頸型蛇頸龍主要生活在海洋中,脖子極度伸長,活像一條蛇,身體寬扁,鰭腳猶如四支很大的划船的槳,使身體進退自如,轉動靈活。長頸伸縮自如,可以攫取相當遠處的食物。生活在白堊紀的薄片龍,頸長是軀幹長的2倍,由60多個頸椎組成,真是令人吃驚。 蛇頸龍體型龐大,它的脖頸與體軀不成正比,就像一條大蛇穿在烏龜殼中,由於它特殊的身體構造,使得它不能將四肢抬起超過臀部將身體完全潛入水中。因此,主導理論認為,蛇頸龍在獵食中不能很靈活地潛入水中捕捉獵物,於是吞下許多鵝卵石幫助減少浮力不再漂在水面上。據悉,研究人員在對澳洲出土的這兩具蛇頸龍化石分析過程中,發現其中一具蛇頸龍胃部竟包含著135塊胃石。 胃石在蛇頸龍胃中究竟實現著一種什麼功能呢?在對這兩具蛇頸龍化石胃部殘留物的分析中,疑問又有了新的進展。紐卡斯爾大學的麥克亨利認為,蛇頸龍體內胃石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幫助消化,蛇頸龍在海底覓食會吞下許多蛤蜊、螃蟹等帶有甲殼的動物,胃中難免會留下難以消化的貝殼殘物。正是這種鵝卵石在胃中將難以消化的貝殼磨碎促進蛇頸龍的食物消化,長時間之後鵝卵石也被磨得十分光滑。 麥克亨利指出,胃石有助於消化與早先科學家所提出胃石控制浮力的理論並不產生衝突,有可能胃石至少具有這兩種功能。目前,科學家們將進一步探索蛇頸龍這種遠古海洋爬行動物,讓人們更多地瞭解和認識它。 短頸型蛇頸龍又叫上龍類。這類動物脖子較短,身體粗壯,有長長的嘴,所以頭部較大,鰭腳大而有力,適於游泳。發現於澳洲白堊紀地層中的一種長頭龍,身長15米,可頭竟有3.7米長,嘴裡上下長滿了釘子般的牙齒,大而尖利,呈犬牙交錯狀,兇猛無比。 上龍類適應性強,分佈廣泛,當時的海洋和淡水河湖中均有它們的種類生活著,是名副其實的水中一霸。 蛇頸龍是一種早在白堊紀末期滅絕的大型海洋爬行動物,儘管從科學理論上蛇頸龍早已滅絕,但有人曾懷疑尼斯湖水怪可能就是蛇頸龍的後裔。 傳統理論認為蛇頸龍在海洋中主要以魚、魷魚和其他游水動物作為食物,但令他們感到驚奇的是,在化石中竟發現蛇頸龍腸胃中殘留著蛤蜊、螃蟹和其他海底貝類動物,這將證明蛇頸龍的食譜要更為廣泛,它不僅僅侷限於獵食游水魚類,還可以利用長長的脖頸伸到海底尋覓各種貝殼類、軟體類動物。蛇頸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在其生存的遠古時代,它那龐大的體型在海洋世界中稱霸一時。蛇頸龍頭小頸長,體軀寬扁,體長可達18米,四肢呈槳狀,牙齒鋒利,屬於肉食性海洋大型爬行動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訊號不好,這是手機本身問題呢?還是SIM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