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 魚 (鮨科) Lateolabrax japonicus
[地方名]魯魚、花鱸、鱸板、花寨、鱸子、大板、中板。
[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一般體長30—40釐米,體重400—1000克。眼間隔微凹,其間有4條隆起線,口大,下頜長於上頜,吻尖,牙細小,在兩頜、犁骨及胯骨上排列成絨毛狀牙帶。前鰓蓋骨後緣有細鋸齒,隅角及下緣有鈍棘。側線完全與體背緣平行,體被細小櫛鱗,皮層粗糙,鱗片不易脫落,體背側為青灰色,腹側灰白色,體側及背鰭鰭棘部散佈著黑色斑點,隨年齡增長斑點逐漸不明顯,背鰭2個稍分離,第一背鰭發達並有12根硬棘,第二背鰭由13根鰭條組成;腹鰭位於胸鰭始點稍後方。第二背鰭基部淺黃色,胸鰭黃綠色,尾鰭叉形呈淺褐色。
[產地、產季]鱸魚分佈於太平洋西部。中國沿海均產之,黃海、渤海較多,為常見的經濟魚類之一,也是發展海水養殖的品種。主要產地是青島、石島、秦皇島及舟山群島等地。漁期為春、秋兩季,每年的10—11月份為盛漁期。
[經濟價值]鱸魚肉質堅實潔白,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口味鮮美。鱸魚因其體表膚色有差異而分白鱸和黑鱸。黑鱸的黑色斑點不明顯,除腹部灰白色外,背側為古銅色或暗棕色;白鱸魚體色較白,兩側有不規則的黑點。鱸魚是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Japanese sea bass,日文名為スズ。輸往國別和地區:日本,香港、澳門。出口口岸: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
鱸 魚 (鮨科) Lateolabrax japonicus
[地方名]魯魚、花鱸、鱸板、花寨、鱸子、大板、中板。
[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一般體長30—40釐米,體重400—1000克。眼間隔微凹,其間有4條隆起線,口大,下頜長於上頜,吻尖,牙細小,在兩頜、犁骨及胯骨上排列成絨毛狀牙帶。前鰓蓋骨後緣有細鋸齒,隅角及下緣有鈍棘。側線完全與體背緣平行,體被細小櫛鱗,皮層粗糙,鱗片不易脫落,體背側為青灰色,腹側灰白色,體側及背鰭鰭棘部散佈著黑色斑點,隨年齡增長斑點逐漸不明顯,背鰭2個稍分離,第一背鰭發達並有12根硬棘,第二背鰭由13根鰭條組成;腹鰭位於胸鰭始點稍後方。第二背鰭基部淺黃色,胸鰭黃綠色,尾鰭叉形呈淺褐色。
[產地、產季]鱸魚分佈於太平洋西部。中國沿海均產之,黃海、渤海較多,為常見的經濟魚類之一,也是發展海水養殖的品種。主要產地是青島、石島、秦皇島及舟山群島等地。漁期為春、秋兩季,每年的10—11月份為盛漁期。
[經濟價值]鱸魚肉質堅實潔白,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口味鮮美。鱸魚因其體表膚色有差異而分白鱸和黑鱸。黑鱸的黑色斑點不明顯,除腹部灰白色外,背側為古銅色或暗棕色;白鱸魚體色較白,兩側有不規則的黑點。鱸魚是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Japanese sea bass,日文名為スズ。輸往國別和地區:日本,香港、澳門。出口口岸: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