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02100833645

    第一,“教民耕戰”的基本國策。商鞅說:“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只有農民由於樸實可信,安土重遷,故而最便於聽從朝廷的驅使,平日在家務農,戰時應徵人伍。他們既是糧襪、戰馬和運輸工具的可靠供應者,又是兵力持續補充的重要來源,從而,以農養戰,平戰結合,“富強之功可坐而致也。” 第二,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商鞅對於如何管理國家這個問題,堅持不法古,不循禮,反對以“仁義”說教的儒家思想。他說,惟有“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民則輕死。”(《弱民》)這樣,才能達到“以刑去刑”,“以戰去戰”(《畫策》),因此,非以“法治”無以治國平天下。 第三,論功封爵的吏治準則。廢除世卿世祿舊制,除了從事農戰以外,不得授予官爵。“是故不以農戰,則無官爵。”(《農戰》)商鞅明令獎勵耕織,獎勵軍功,規定“粟爵粟任”。“武爵武任”(《去強》),即允許人們納粟換爵,按軍功大小授予二十級的不同爵位。此項改革,是與當時普遍推行的縣制結合在一起進行的,旨在加強中央集權。 第四,綜合治理的管理手段。為了強化國家統治,商鞅善於運用行政、法律、稅收、價格等多重管理手段。為了控制商業人口,運用行政、法律手段做出了一些相應規定:根據商人家庭的人口,攤派搖役。他們的一切大小奴僕,均須在官府中註冊登記,由官府輪番安排,承擔搖役;透過管制糧食貿易,不讓商人買賣糧食,他們無利可圖,就會想著要棄商務農。為了促使農民安心從事農業生產,他還運用稅收、價格等經濟手段進行調控管理:諸如根據單位面積的實際糧食產量,按畝納稅,國家對任何人一視同仁,以示負擔公平;透過提高糧食價格,鼓勵務農;統一度量衡制,為國家賦稅徵收提供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品保心得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