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zzzs14885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用我們的真如本性,無所著的本性。用一個字的話,就是用「空」,二個字的話是什麼?「放下」對了!三個字「無所著」,四個字「保持安詳」這個就是開悟的意境,保持內在的安詳,不為一切境界所動,善於控制自己的心緒,保持安詳,這個就接近自性,就接近開悟了。用自真如本性,以智慧觀照,用我們大智慧,來觀照於一切法。不取,就是不執著;不捨,不可以放棄善事。他怕人家,不取,什麼都放棄,就變成消極了。不捨,什麼都不捨,就變成執著了。你看!祖師,真是了不起!他怕你,取、舍。也怕你,不取、不捨。所以,當下就是一切法,不取不捨,不可以執著,也不可以放棄。就像我們今天,我要無量無邊的,度眾生,就是不捨;可是,我不能取,當下,就是會歸中道。所以,中道沒有字,沒有!儒家的中道,跟佛教講的思想絕對不一樣,你一定要了解。儒家講的中庸,跟佛教講的中道,那是兩碼事。儒家講的中庸,過與不及,不得中庸,他還有一箇中間,過、不及,一個,中庸。佛教不是,中道,是個名詞,是破除,左右,兩邊;破除,是非,兩邊;破除,善惡,兩邊,沒有辦法形容的進入,絕對狀態。所以,中道意思,就是空的意思。根本沒有,中道。佛教講的這個,中道,沒有中道。儒家講的思想的,中庸,也落入意識的觀念。儒家講的這個中庸,就是前面也沒有、後面也沒有。所以,過也不行、不及也不行,還有一個,中間,他承認有一個,中間,叫做中道。所以,儒家講,採取適合的東西,是一種中庸。我告訴你,釋迦牟尼佛講,採取適合的東西,那也是一種執著,人類的共識的執著,要悟到,空性,才能,絕對的平等。所以儒家的中庸思想,跟佛教的中道,就完全不一樣。即是見性成佛道。迴向偈一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迴向偈二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壓鍋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