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jjgfcffcvbb

    答:中醫對於脂肪肝的辨證論治原則如下:

    1.控制原發疾病,合理膳食中醫認為,脂肪肝的主要病理因素為痰溼內停,痰濁阻滯,使氣機 瘀滯。因而,在治療原則上要抓住“溼、痰、瘀”的病因病機。積極 控制引起脂肪肝的各種疾病,並調控飲食,做到利溼、祛瘀、消痰。

    2.疏肝解鬱調氣,健脾化痰肝的疏洩功能失常,氣機不調,導致肺失肅降,脾失健運,腎失開 闔,水道壅塞,溼邪內停,聚飲成痰。因此,必須佐以苦寒、淡滲以清熱利溼。

    3.注意痰溼變化,虛實分明脂肪肝的早、中期以“痰、溼”為主,多屬實證。脂肪肝中、晚期 以虛證為多,主要是氣虛和陽虛比較多見。

  • 2 # 使用者2381966808890

    (1)肝胃不和型 症見肝區,脘悶食少,或有噁心、腹脹,舌質淡,苔薄白,脈弦。 當以為治。 藥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藥取柴胡、香附、佛手、枳殼、丹參、枳實、薑黃、鬱金、法半夏、陳皮、茯苓、厚朴各10g,澤瀉、山楂、荷葉各15g,每日1 劑,水煎服。 (2)肝膽溼熱型 症見肝臟腫大,脘悶食少,口苦口乾,或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當以清熱利溼為治。 藥方:用小柴胡湯合黃連溫膽東加減,藥取法半夏、黃芩、大棗、澤瀉、草決明、竹茹、枳殼、黃連、茯苓、陳皮、鬱金、丹參、薑黃各10g,荷葉15g,生薑3 片,甘草5g,每日1 劑,水煎服。 (3)脾虛溼盛型 症見乏力,納少,餐後,或伴胸悶、噁心,大便溏,舌質淡、邊有齒印,脈濡細。當以健脾化溼為治。 藥方:用六君子合平胃散加減,藥取木香、黨參、茯苓、白朮、陳皮、蒼朮、大棗、澤瀉、膽南星、山楂、扁豆各10g,甘草、砂仁各5g,荷葉15g,每日1 劑,水煎服。 對於無明顯症狀而B 超或CT 檢查有脂肪肝徵象者,常用柴胡、何首烏、草決明、薑黃、鬱金、山楂、澤瀉、佛手、丹參、枳殼、荷葉等適量水煎服或製成丸藥應用,多可獲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aabb式的成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