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亮
初三四的月牙,日落時在西方低空;初七八的半個月亮,太陽剛下山時,在我們的頭頂。月半時,太陽剛下山,月亮就從東方升起。
晚上月亮的方向是:上弦月,晚6點在南方,夜晚12點在西方。滿月(14日-18日),晚6點在東方,晚12點在南方,第二天早晨6點在西方。下弦月,夜裡12點在東方,第二天早晨6點在南方。
2、樹木的年輪
從年輪也可以判別。年輪寬的朝南,密的朝北。因為南面生長比北面快,年輪圈與圈的間隔也寬些。
3、螞蟻的洞穴
觀察螞蟻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4、青苔
在岩石眾多的地方,也可以找一塊醒目的岩石來觀察,岩石上佈滿青苔的一面是北側,乾燥光禿的一面為南側。
擴充套件資料:
磁性起源:
如果磁是電磁以太渦旋,一個磁鐵,沒看到任何電磁以太的渦旋,為什麼會有磁性?我們的回答是:物質的磁性起源於原子中電子的運動,電子的運動會產生一個電磁以太的渦旋。
早在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就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第一次揭示了磁與電存在著聯絡,從而把電學和磁學聯絡起來。
為了解釋永磁和磁化現象,安培提出了分子電流假說。安培認為,任何物質的分子中都存在著環形電流,稱為分子電流,而分子電流相當一個基元磁體。
當物質在宏觀上不存在磁性時,這些分子電流做的取向是無規則的,它們對外界所產生的磁效應互相抵消,故使整個物體不顯磁性。在外磁場作用下,等效於基元磁體的各個分子電流將傾向於沿外磁場方向取向,而使物體顯示磁性。
磁現象和電現象有本質的聯絡。物質的磁性和電子的運動結構有著密切的關係。烏倫貝克與哥德斯密特最先提出的電子自旋概念,是把電子看成一個帶電的小球,他們認為,與地球繞太陽的運動相似,電子一方面繞原子核運轉,相應有軌道角動量和軌道磁矩,另一方面又繞本身軸線自轉,具有自旋角動量和相應的自旋磁矩。
施特恩-蓋拉赫從銀原子射線實驗中所測得的磁矩正是這自旋磁矩。(人們認為把電子自旋看成是小球繞本身軸線的轉動是不正確的)
1、月亮
初三四的月牙,日落時在西方低空;初七八的半個月亮,太陽剛下山時,在我們的頭頂。月半時,太陽剛下山,月亮就從東方升起。
晚上月亮的方向是:上弦月,晚6點在南方,夜晚12點在西方。滿月(14日-18日),晚6點在東方,晚12點在南方,第二天早晨6點在西方。下弦月,夜裡12點在東方,第二天早晨6點在南方。
2、樹木的年輪
從年輪也可以判別。年輪寬的朝南,密的朝北。因為南面生長比北面快,年輪圈與圈的間隔也寬些。
3、螞蟻的洞穴
觀察螞蟻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4、青苔
在岩石眾多的地方,也可以找一塊醒目的岩石來觀察,岩石上佈滿青苔的一面是北側,乾燥光禿的一面為南側。
擴充套件資料:
磁性起源:
如果磁是電磁以太渦旋,一個磁鐵,沒看到任何電磁以太的渦旋,為什麼會有磁性?我們的回答是:物質的磁性起源於原子中電子的運動,電子的運動會產生一個電磁以太的渦旋。
早在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就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第一次揭示了磁與電存在著聯絡,從而把電學和磁學聯絡起來。
為了解釋永磁和磁化現象,安培提出了分子電流假說。安培認為,任何物質的分子中都存在著環形電流,稱為分子電流,而分子電流相當一個基元磁體。
當物質在宏觀上不存在磁性時,這些分子電流做的取向是無規則的,它們對外界所產生的磁效應互相抵消,故使整個物體不顯磁性。在外磁場作用下,等效於基元磁體的各個分子電流將傾向於沿外磁場方向取向,而使物體顯示磁性。
磁現象和電現象有本質的聯絡。物質的磁性和電子的運動結構有著密切的關係。烏倫貝克與哥德斯密特最先提出的電子自旋概念,是把電子看成一個帶電的小球,他們認為,與地球繞太陽的運動相似,電子一方面繞原子核運轉,相應有軌道角動量和軌道磁矩,另一方面又繞本身軸線自轉,具有自旋角動量和相應的自旋磁矩。
施特恩-蓋拉赫從銀原子射線實驗中所測得的磁矩正是這自旋磁矩。(人們認為把電子自旋看成是小球繞本身軸線的轉動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