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結構可理解為權益和負債之比,權益和負債都不是白使的,要付出相應的使用成本,使用權益的成本就是付股利,使用負債的成本就是付利息。而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就是說如果更多使用負債,多交利息,就可以少交稅,這就是常說的“稅盾”作用。但在MM理論中沒有考慮公司所得稅,在不交稅的情況下,負債就體現不出“稅盾”作用了,就是說用多少負債都一個樣,成本一樣的情況下,權益和負債的比例就不重要了,反正交一樣多的錢,所以就對公司的價值沒有影響了。舉個例子:
假設公司今年利潤為1000,單獨使用權益或負債的成本都為100,有如下兩種資本結構:
(1)權益80%,負債20%【負債少】(2)權益20%,負債80%【負債多】
在無稅收情況下,即MM理論中假設的那樣,公司價值=1000-權益成本-負債成本
(1)公司價值=1000-100*80%-100*20%=900
(2)公司價值=1000-100*20%-100*80%=900
結果都一樣,沒區別,這就是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下面看一下“稅盾”:
在有稅收情況下,設稅率為30%,那麼公司價值=1000-權益成本-負債成本-稅
(1)公司價值=1000-100*80%-100*20%-(1000-100*20%)*30%=606
(2)公司價值=1000-100*80%-100*20%-(1000-100*80%)*30%=624
可見負債更多價值更大,這就是後來提出的修正的MM理論,認為100%的負債才最好。
明白了吧?呵呵
資本結構可理解為權益和負債之比,權益和負債都不是白使的,要付出相應的使用成本,使用權益的成本就是付股利,使用負債的成本就是付利息。而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就是說如果更多使用負債,多交利息,就可以少交稅,這就是常說的“稅盾”作用。但在MM理論中沒有考慮公司所得稅,在不交稅的情況下,負債就體現不出“稅盾”作用了,就是說用多少負債都一個樣,成本一樣的情況下,權益和負債的比例就不重要了,反正交一樣多的錢,所以就對公司的價值沒有影響了。舉個例子:
假設公司今年利潤為1000,單獨使用權益或負債的成本都為100,有如下兩種資本結構:
(1)權益80%,負債20%【負債少】(2)權益20%,負債80%【負債多】
在無稅收情況下,即MM理論中假設的那樣,公司價值=1000-權益成本-負債成本
(1)公司價值=1000-100*80%-100*20%=900
(2)公司價值=1000-100*20%-100*80%=900
結果都一樣,沒區別,這就是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下面看一下“稅盾”:
在有稅收情況下,設稅率為30%,那麼公司價值=1000-權益成本-負債成本-稅
(1)公司價值=1000-100*80%-100*20%-(1000-100*20%)*30%=606
(2)公司價值=1000-100*80%-100*20%-(1000-100*80%)*30%=624
可見負債更多價值更大,這就是後來提出的修正的MM理論,認為100%的負債才最好。
明白了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