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鳴笛是為了警示華人要勿忘國恥,奮發圖強。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就以此為藉口,開始“名正言順”“光明正大”地炮轟瀋陽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九一八事變也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
每年九月十八日,在瀋陽等地發出的聲聲警報,陣陣鐘聲,是一種警示:華人要勿忘國恥,奮發圖強;也是一種宣示:和平來之不易,悲劇不可重演;更是一種昭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擴充套件資料
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影響:
1、揭開二戰序幕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誌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2、社會性質轉變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充套件,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
3、民族團結抗日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華人民敲起警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華人民徹底明瞭國難的真相,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九一八鳴笛是為了警示華人要勿忘國恥,奮發圖強。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就以此為藉口,開始“名正言順”“光明正大”地炮轟瀋陽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九一八事變也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
每年九月十八日,在瀋陽等地發出的聲聲警報,陣陣鐘聲,是一種警示:華人要勿忘國恥,奮發圖強;也是一種宣示:和平來之不易,悲劇不可重演;更是一種昭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擴充套件資料
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影響:
1、揭開二戰序幕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誌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2、社會性質轉變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充套件,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
3、民族團結抗日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華人民敲起警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華人民徹底明瞭國難的真相,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