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畫素密度”即“單位長度畫素量”的概念。一般單位是dpi(dots per inch)或ppi(pixels per inch)。也就是每英寸畫素數量。我們常用的dpi值是72 和 300,也就是每英寸上有72個或者300個畫素,或者另一種說法就是一個畫素的面積是1/72*1/72英寸或者1/300*1/300英寸的正方形。確定了單位長度畫素量,畫素數才和影象的大小有關聯,我們也就利用這個知道可以把影象列印或者放映到多大。計算公式:畫素數量/畫素密度=實際長度。比如一個720畫素長的線段,在72dpi的時候是10英寸長,在300dpi的時候只有2.4英寸長。這樣就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了:“一直以為畫素越高照片越清晰,可是畫素越高照片的尺寸會越大嗎?”需要控制變數,畫素密度不變,畫素越高尺寸越大。尺寸不變,畫素越高,照片解析度越高,即“越清晰”。“2.5cm*3.5cm,與之對應的畫素是295*413,意思是一寸照片的畫素一定得是295*413嗎,還是說只要畫素比是1比4就行了?”顯然你可以用相同的長寬比不同的畫素密度印製一寸照片,比如解析度提升10倍,到2950*4130。但是這裡又有另一個問題,輸出裝置同樣有畫素密度,比如很多印表機的極限就是每英寸300個點,再精細做不到了,這就是300dpi這個標準的成因。所以你2950*4130的照片檔案印成一寸,就需要精細十倍的印表機。“還有,裁剪照片時出現的那個幾百乘幾百的框框,這裡的數字就是畫素是嗎?”PS裡一般而言是的,需要看單位。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畫素密度”即“單位長度畫素量”的概念。一般單位是dpi(dots per inch)或ppi(pixels per inch)。也就是每英寸畫素數量。我們常用的dpi值是72 和 300,也就是每英寸上有72個或者300個畫素,或者另一種說法就是一個畫素的面積是1/72*1/72英寸或者1/300*1/300英寸的正方形。確定了單位長度畫素量,畫素數才和影象的大小有關聯,我們也就利用這個知道可以把影象列印或者放映到多大。計算公式:畫素數量/畫素密度=實際長度。比如一個720畫素長的線段,在72dpi的時候是10英寸長,在300dpi的時候只有2.4英寸長。這樣就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了:“一直以為畫素越高照片越清晰,可是畫素越高照片的尺寸會越大嗎?”需要控制變數,畫素密度不變,畫素越高尺寸越大。尺寸不變,畫素越高,照片解析度越高,即“越清晰”。“2.5cm*3.5cm,與之對應的畫素是295*413,意思是一寸照片的畫素一定得是295*413嗎,還是說只要畫素比是1比4就行了?”顯然你可以用相同的長寬比不同的畫素密度印製一寸照片,比如解析度提升10倍,到2950*4130。但是這裡又有另一個問題,輸出裝置同樣有畫素密度,比如很多印表機的極限就是每英寸300個點,再精細做不到了,這就是300dpi這個標準的成因。所以你2950*4130的照片檔案印成一寸,就需要精細十倍的印表機。“還有,裁剪照片時出現的那個幾百乘幾百的框框,這裡的數字就是畫素是嗎?”PS裡一般而言是的,需要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