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振動,指從震源產生向四周輻射的彈性波。地震波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表面波,一種是實體波。表面波只在地表傳遞,實體波能穿越地球內部。

    實體波又分成P波和S波兩種。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壓縮(Pressure),為一種縱波,粒子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平行,在所有地震波中,前進速度最快,也最早抵達。P波能在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遞。

    S波:S意指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前進速度僅次於P波,粒子振動方向垂直於波的前進方向,是一種橫波。S波只能在固體中傳遞,無法穿過液態外地核。

    面波又稱L波,是由縱波與橫波在地表相遇後激發產生的混合波。其波長大、振幅強,只能沿地表面傳播,是造成建築物強烈破壞的主要因素。表面波有低頻率、高震幅和具頻散(Dispersion)的特性,只在近地表傳遞,是最有威力的地震波。

    擴充套件資料

    地震波在科學家眼中還有另外一種價值,即它能帶來更多地球內部的資訊。地震學家透過各種儀器對地球存在的地磁場、地電場及水的化學成份含量等進行檢測,然後依這些檢測所獲取的資訊,進而判斷地球內部某個地方是否存在能量積累,是否出現應力加劇,是否有發生強震的危險。

    餘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更加“活躍”的地震波衝擊,而不是此前認為由於地震引發的當地破碎岩層,由於相對靜態的自身壓力導致的附近地殼重組。

    沿著地表或地球內部介面遊走的地震波被稱為面波,經過遙遠的距離後也未縮小的原因在於地球表面是球面:在震中同一半球傳播時是擴散,在另一半球是集中。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的能量密度變化,與單位時間擴散的大圓周長C成反比。

    根據動量守恆定律,若地塊不存在斷裂,地震波的起伏可在地塊內相互抵消,不會影起劇烈震動,反之,震動就會非常強烈,裂縫就是地震波起伏的分界線。小地塊質量愈小,與地球整體運動速度差異就愈大,相對地球震動就愈強。這是地震波對已孕育成熟的地震有激發作用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面上的“假牛奶”是什麼?孩子喝了有什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