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古時沒有漢語拼音,私塾先生怎麼教孩子識字?

    “漢語拼音”,包括“國語注音符號”,是近現代、當代的產物,漢語拼音方案是新中國成立後的1958年頒佈的。

    古代當然是沒有漢語拼音的。

    古代,如同今天,仍存在各地方言,更沒有普通話,如何統一漢字發音,以利讀書、教育以及文化交流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代人先後採用:

    “直音法”,以同音字互注,鷹=英,冬=東,吳=無,家=加等。

    “讀若法”,沒有同音字,用近音字,如“芨”,讀若急,“鼾”,讀若汗,“唉”,讀若埃等。

    “讀為法”,借同音字互注,如“泮”,讀為畔,“蒔”,讀為時等。

    還有“叶音法”等。

    後來,古代人發明更科學的漢字注音法,稱為“反切法”的漢語注音。

    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到了百多年前的近現代,中華民國時期,又發明了“國語注音符號”,用於漢語注音,正式的稱呼是“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以國學大師章太炎發明的“記音符號”為藍本,修訂後,1918年經教育部審定全國推廣。

    “國語注音符號”,我們在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頒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字詞典中,還可以看到他,只是人們已習慣使用漢語拼音,而大多人不會使用“國語注音符號”了。僅供參考。

  • 2 # 嚴師說字

    老師教學生認識“山”這個字,只是用拼音教會學生髮音“shan”,然後再用描述性的語言去說明山的特性,或展示山的圖畫。因山的特性多數孩子已經基本明白,字音在孩子的電腦中已經存在,去拼的結果只是矯正了孩子的發音,起了推廣普通話的作用。對理解山的意義,沒有多大幫助。如果用傳統的筆畫和音源去教學生認識“山”這個字。先讓學生先理解“山”字中筆畫的意義,豎折“”表示山的形狀為高低起伏的弧形,或圓形的山頂、山頭等;兩豎“〢”的高低不同,表示縱立的山高度不同,印證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山的畫面。從讀音上,山是借“石和尖的切音”,來說明山是由石頭組成的,尖表示山的形狀為“下粗上細或上小下大”的尖狀結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十勸人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