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處理: (1) 購入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①採購過程與實際成本相同,只不過將實際成本的“在途物資”改為“材料採購” 借:材料採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 ②入庫: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採購(計劃成本) ③結轉差異: 月末將本月採購的材料入庫,同時要結轉差異, 大於0,超支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額=採購材料的實際成本-採購材料的計劃成本 小於0,節約差異 超支差異會計分錄: 借: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額) 貸:材料採購 節約差異會計分錄 借:材料採購 (節約差異額) 貸:材料成本差異 總結:針對“材料成本差異”而言,入庫材料,借記超支;貸記節約。與“材料成本差異”相對應的賬戶是“材料採購” (2)發出材料計劃成本的結轉。 ①月末,根據領料單等編制“發料憑證彙總表”,編制下述分錄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輔助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等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②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上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應透過材料成本差異的結轉,調整為實際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當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 公式為: 材料成本差異率 = (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 (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會計分錄: (1)如果是超支差異: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輔助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 (2)如果是節約差異,編制相反的會計分錄 總結:針對“材料成本差異”而言,出庫材料,借記節約;貸記超支。 與材料成本差異相對應的是有關成本費用賬戶
會計處理: (1) 購入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①採購過程與實際成本相同,只不過將實際成本的“在途物資”改為“材料採購” 借:材料採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 ②入庫: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採購(計劃成本) ③結轉差異: 月末將本月採購的材料入庫,同時要結轉差異, 大於0,超支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額=採購材料的實際成本-採購材料的計劃成本 小於0,節約差異 超支差異會計分錄: 借: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額) 貸:材料採購 節約差異會計分錄 借:材料採購 (節約差異額) 貸:材料成本差異 總結:針對“材料成本差異”而言,入庫材料,借記超支;貸記節約。與“材料成本差異”相對應的賬戶是“材料採購” (2)發出材料計劃成本的結轉。 ①月末,根據領料單等編制“發料憑證彙總表”,編制下述分錄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輔助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等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②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上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應透過材料成本差異的結轉,調整為實際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當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 公式為: 材料成本差異率 = (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 (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會計分錄: (1)如果是超支差異: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輔助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 (2)如果是節約差異,編制相反的會計分錄 總結:針對“材料成本差異”而言,出庫材料,借記節約;貸記超支。 與材料成本差異相對應的是有關成本費用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