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材準備內容:
1.工具:美工刀、剪刀、長尺、中性筆、細銅絲。
2.材料:寬4毫米、厚1.5~2毫米、單竹節、青竹條4根長約50釐米。彩色薄膜包裝紙1張、寬3釐米掛曆薄膜條15根、提線2米、寬4毫米雙面膠帶紙1卷、1釐米寬透明膠帶紙1卷。
二、製作步驟:
1.整修竹條:
1)用斜切的方法、修平樁節,並將四根竹條的厚度、寬度修整到符合要求。
2)在修樁節處作一中心線,以它為中心向竹條兩端量出等長竹條,並截去多餘部分(共2根)。
3)根據所取的長竹條計算和擷取2根短竹條。
4) 以中心線為支點,將4根竹條校正至左右等重。
方法:將美工刀鋒支援在竹條中心線上,觀察竹條左右是否平衡,傾斜的一端較重,應用刀將該端刮薄,直至兩端平衡為止,四根竹條校好後,在每根竹條的青竹面上各粘一條與竹條等長等寬的雙面膠帶。
2.在蒙面薄膜紙反面,用中心性筆畫豐字型骨架圖。
方法:三橫一豎,豎線條垂直平分三根橫線條,三根橫線條間距均為二分之一短線條長度。
3.按圖示順序貼上相應的竹條。
4.裁製風箏片。
方法:先用中性筆、長尺連線各相應的竹條頂點,並用美工刀沿線裁出八卦風箏片,再用寬度1釐米的透明膠帶封兩直邊,以免箏面受風破裂,此時風箏片的重心在正中。
5.配尾巴、下移重心。
風箏的橫向平衡靠對稱作圖和竹條校平衡解決了,那麼風箏放飛時的縱向平衡,我們用貼尾條下移重心來解決,此下移的重心位置定在第二與第三橫竹條中間的地方,只需將尾條貼到手指頂在這一點上,風箏能保持平衡,尾條算貼好了。
6.拴提線(提線俗稱三角線)方法:
a)距橫第一竹條兩端各量一等長距離(在交角邊),將一條裝訂線的兩端分別拴在這兩點上,使線的中點正好落在豎竹條與第三橫竹條的交點地方為好。
b) 將另一根線的一端頭拴在豎竹條與第三橫竹條的交點下方為好。
c)將風箏平放桌面,提起上線中點與下線的另一端,當上線所處的平面與風箏面相垂直時,下線的長度就定下來了,將三線拴合打扣結,則風箏製作完工。
一、器材準備內容:
1.工具:美工刀、剪刀、長尺、中性筆、細銅絲。
2.材料:寬4毫米、厚1.5~2毫米、單竹節、青竹條4根長約50釐米。彩色薄膜包裝紙1張、寬3釐米掛曆薄膜條15根、提線2米、寬4毫米雙面膠帶紙1卷、1釐米寬透明膠帶紙1卷。
二、製作步驟:
1.整修竹條:
1)用斜切的方法、修平樁節,並將四根竹條的厚度、寬度修整到符合要求。
2)在修樁節處作一中心線,以它為中心向竹條兩端量出等長竹條,並截去多餘部分(共2根)。
3)根據所取的長竹條計算和擷取2根短竹條。
4) 以中心線為支點,將4根竹條校正至左右等重。
方法:將美工刀鋒支援在竹條中心線上,觀察竹條左右是否平衡,傾斜的一端較重,應用刀將該端刮薄,直至兩端平衡為止,四根竹條校好後,在每根竹條的青竹面上各粘一條與竹條等長等寬的雙面膠帶。
2.在蒙面薄膜紙反面,用中心性筆畫豐字型骨架圖。
方法:三橫一豎,豎線條垂直平分三根橫線條,三根橫線條間距均為二分之一短線條長度。
3.按圖示順序貼上相應的竹條。
4.裁製風箏片。
方法:先用中性筆、長尺連線各相應的竹條頂點,並用美工刀沿線裁出八卦風箏片,再用寬度1釐米的透明膠帶封兩直邊,以免箏面受風破裂,此時風箏片的重心在正中。
5.配尾巴、下移重心。
風箏的橫向平衡靠對稱作圖和竹條校平衡解決了,那麼風箏放飛時的縱向平衡,我們用貼尾條下移重心來解決,此下移的重心位置定在第二與第三橫竹條中間的地方,只需將尾條貼到手指頂在這一點上,風箏能保持平衡,尾條算貼好了。
6.拴提線(提線俗稱三角線)方法:
a)距橫第一竹條兩端各量一等長距離(在交角邊),將一條裝訂線的兩端分別拴在這兩點上,使線的中點正好落在豎竹條與第三橫竹條的交點地方為好。
b) 將另一根線的一端頭拴在豎竹條與第三橫竹條的交點下方為好。
c)將風箏平放桌面,提起上線中點與下線的另一端,當上線所處的平面與風箏面相垂直時,下線的長度就定下來了,將三線拴合打扣結,則風箏製作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