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93479490716

    烽火傳訊 在中國古代,為傳遞軍事情報的需要,人們曾設立了烽火臺,利用火與煙傳遞資訊。“烽火”指煙及火,“晝則舉烽,夜則舉火”。煙在唐朝時也稱“狼煙”,因為當時的突厥、鮮卑、吐蕃等少數民族都崇尚狼,其軍隊在當時被稱為“狼兵”,其君主被稱為“狼主,狼煙的意思就是狼來了。當發現敵情時,燃起烽火,臺臺相傳,一直傳到軍營。 風箏、天燈傳訊 風箏,如今用於娛樂,在古代曾作為一種應急的通訊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傳說春秋時期,魯班曾仿照鳥的造型用木頭做成“木鵲”,這成為風箏的前身。至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人們用竹篾做架,糊紙做成“紙鳶”。五代時人們在紙鳶上拴一個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天燈,也稱孔明燈,如今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現代人多作為祈福之用。在古代多用於軍事通訊,有點像如今的訊號彈。 鐘鼓傳訊 鍾和鼓,都是打擊樂器,透過敲打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響。除了作為樂器外,二者均可透過聲音傳遞資訊,尤其是鼓,在古代軍事領域應用廣泛。 郵驛接力傳書 郵驛是國家出現後,專門為政府傳送公文和傳遞軍情而設定的國家通訊機構。主要透過在交通幹線上,每隔一段設定一個驛站,即負責傳遞公文、轉運官方物資及供應來往官員食宿的機構,並備有馬匹和驛夫。遇有緊急軍情,採用接力方式傳遞資訊。中國的驛站始於周代,稱為傳舍,以後歷代有不同的名稱,如郵亭、郵置等,後來統稱為驛站。郵驛制度彌補了烽火臺傳訊雖快但資訊不具體不明確之缺點,後與烽火臺互為補充,配合使用。 個人長跑傳書 這種方式主要是透過人的長途跑步來完成。如《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戴宗素有“神行太保”之稱,能日行八百里。國外亦有馬拉松的故事。 藉助動物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被匈奴扣留,他英勇不屈,遂被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漢昭帝繼位,漢匈和好,結為姻親。漢朝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謊稱蘇武已死去。後漢昭帝再派使節到匈奴,得知蘇武仍活著,便用計謊稱漢昭帝打獵時,射到一隻足上繫有書信的大雁,信上說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匈奴單于聽後大為吃驚,見無法抵賴,只好將蘇武放回。 信鴿傳書 早在唐代,信鴿傳書就已經很普遍了。唐朝宰相、詩人張九齡不但用信鴿來傳遞書信,還給信鴿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飛奴。此後歷代信鴿傳書一直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泰國神靈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