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確定電梯允許的最大對重緩衝距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TSG T7001-2009自2010年4月1日開始實施後,對重緩衝距的確定較02版《檢規》有很大不同,
就是說,從執行新《檢規》本身理解,在滿足井道頂部空間要求和極限開關在接觸緩衝器之前動作的前提下,對重緩衝距已不再需要區別蓄能型和耗能型,也不受150mm~400mm(耗能型)、200mm~350mm(蓄能型)限制,只要頂層高度足夠,對重緩衝距可以足夠大,如頂層高度不夠充足但又能滿足極限開關在接觸緩衝器之前動作,對重緩衝距也可以小於150mm。正確確定對重緩衝距的步驟和方法如下:
第一步 先測量出電梯在上端站平層位置時的下列距離值:
1、導靴上端距導軌頂端之間的距離較小值A;
2、轎頂最高可站人面積(上樑一般被認為是不可站人的)的水平面與位於轎廂投影部分井道頂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頂下的零部件)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B;
3、井道頂部的最低部件與轎廂護欄內(護欄距轎廂外緣不得大於0.15m)的最高部件之間的自由垂直距C;
4、井道頂部的最低部件與導靴或滾輪或護欄最高部分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D;
第二步 確定對重緩衝器的壓縮行程Y
1、測量出對重完全壓在緩衝器上時的層門地坎與轎門地坎之間的距離W;
2、測量出對重緩衝距X;
3、利用下式計算出對重緩衝器的壓縮行程Y
Y=W-X
第三步 按以下式子計算出可能的對重緩衝距S
S1=A-Y-(0.1+0.035v2)
S2=B-Y-(1.0+0.035v2)
S3=C-Y-(0.3+0.035v2)
S4=A-Y-(0.1+0.035v2)
第四步 確定最大允許緩衝距
取S1、S2、S3、S4中的極小值就是允許的最大對重緩衝距。
第五步 在對重緩衝器附近,標註出醒目、永久的允許的最大對重緩衝距標識。
需要說明的是,從安全形度考慮,在滿足極限開關在接觸緩衝器之前動作的前提下,對重緩衝距以小為好。
如何正確確定電梯允許的最大對重緩衝距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TSG T7001-2009自2010年4月1日開始實施後,對重緩衝距的確定較02版《檢規》有很大不同,
就是說,從執行新《檢規》本身理解,在滿足井道頂部空間要求和極限開關在接觸緩衝器之前動作的前提下,對重緩衝距已不再需要區別蓄能型和耗能型,也不受150mm~400mm(耗能型)、200mm~350mm(蓄能型)限制,只要頂層高度足夠,對重緩衝距可以足夠大,如頂層高度不夠充足但又能滿足極限開關在接觸緩衝器之前動作,對重緩衝距也可以小於150mm。正確確定對重緩衝距的步驟和方法如下:
第一步 先測量出電梯在上端站平層位置時的下列距離值:
1、導靴上端距導軌頂端之間的距離較小值A;
2、轎頂最高可站人面積(上樑一般被認為是不可站人的)的水平面與位於轎廂投影部分井道頂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頂下的零部件)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B;
3、井道頂部的最低部件與轎廂護欄內(護欄距轎廂外緣不得大於0.15m)的最高部件之間的自由垂直距C;
4、井道頂部的最低部件與導靴或滾輪或護欄最高部分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D;
第二步 確定對重緩衝器的壓縮行程Y
1、測量出對重完全壓在緩衝器上時的層門地坎與轎門地坎之間的距離W;
2、測量出對重緩衝距X;
3、利用下式計算出對重緩衝器的壓縮行程Y
Y=W-X
第三步 按以下式子計算出可能的對重緩衝距S
S1=A-Y-(0.1+0.035v2)
S2=B-Y-(1.0+0.035v2)
S3=C-Y-(0.3+0.035v2)
S4=A-Y-(0.1+0.035v2)
第四步 確定最大允許緩衝距
取S1、S2、S3、S4中的極小值就是允許的最大對重緩衝距。
第五步 在對重緩衝器附近,標註出醒目、永久的允許的最大對重緩衝距標識。
需要說明的是,從安全形度考慮,在滿足極限開關在接觸緩衝器之前動作的前提下,對重緩衝距以小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