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約2019吧
-
2 # 櫻桃小完犢子030
慣性只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
1、一切物體具有慣性。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
3、質量是慣性大小唯一的量度。
你應該這樣理解:不助跑,跳不遠,是因為慣性(保持靜止,保持即是“慣”);有助跑,跳得遠,也是因為慣性(保持運動狀態,保持即是“慣”)。所以,慣性是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的特性。助跑快是讓物體(人體)具備某種狀態(快速前進),而欲保持這種狀態的能力則與質量大小有關。
常見誤區:
認為慣性和初始速度有關。哲學認為質量是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高中物理中,定義:慣性,即維持物體原有狀態的一種本來屬性,表現有兩個方面:
一是物體處於靜止或者勻速運動狀態而無變化時,表現為"維持其原來的靜止或者勻速運動狀態";
二是當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時,表現為”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如果容易改變運動狀態,則說明慣性小,反之則慣性大.
這個問題還很難說,慣性的本質與宇宙的本質息息相關。馬赫原理提出了一種思路(一個質點的慣性是該質點與宇宙中所有其它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馬赫為了糾正牛頓體系的錯誤在1883年的《力學史評》提出了馬赫理論,簡單說我們的慣性起因於整個宇宙所有其他物質。比如蘋果直線落地,但是地球同時自轉公轉,太陽系銀河同樣在運動,更不談微觀的量子世界,所以不存在絕對靜止,所有的運動都是相對的,因而我們的慣性起因於整個宇宙的質量,相互作用於整個宇宙的物質,任何物質的質量都是此處物質慣性的起因。 雖然很抽象,但是馬赫原理已然被一些人相信(因為它的簡單以及蘊涵的哲學思維,比如惠勒就對馬赫理論有很高的評價),而且影響深遠(如今討論愛因斯坦方程的時候還會用到),愛因斯坦正是受到馬赫原理以及麥克斯韋方程啟發才提出了他狹義、廣義相對論以及愛因斯坦方程。儘管廣義相對論與馬赫理論有一些衝突,但是馬赫理論一直沒有一個具體數學公式更別提實驗證明了所以也談不上矛盾。 其實我這方面也不太懂,只是看了一些惠勒的書所以對於馬赫理論抱有好感,無論如何這種思想對於初步理解慣性是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