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ira20158435763

    說的是王安石吧?很多宋朝歷史穿越小說已經講了很多這方面的得失。宋朝立國開始就埋下了亡國的禍根,過度臃腫的官僚體系、軍隊體系和過高的財政支出會逐漸拖垮宋帝國的根本,當時的士大夫已經看到了這些問題,范仲淹、王安石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也想改變這一現狀,並且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但由於歷史的侷限性,高舉為國理財新政的王安石學習的是漢朝桑弘羊的那一套理財手段,雖然與時俱進加入了新的內容,但本質上還是沒有跳脫出桑弘羊那一套。再加上為了變法吸收了很多為了近身而鑽營的官員,比如呂惠卿、蔡京之輩,造成了一個派系,和司馬光所領導的保守派互相攻擊,對宋帝國是一個嚴重的內耗,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問題沒有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直到北宋滅亡。可以說,王安石本人本意是好的,但歷史的發展不是某個人能夠決定的,即使他有很大的權利和出眾的能力。

  • 2 # Lee世立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王朝的興盛衰敗甚至滅亡,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長期變質的過程,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個王朝最終走向滅亡,我覺地最大的原因是來自這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君權神授,人治大於法治,皇帝擁有這個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利,他們所施行怎樣的政治,直接關係這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所以我認為北宋最終滅亡,責任並不在於王安石,恰恰相反,在於他們老趙家。

    首先,我們來看看知道他們老趙家是怎麼起家,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當年陳橋兵變,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被擁為帝,建立大宋,定都汴梁。隨後又玩了一招“杯酒釋兵權”,將天下兵權牢牢握於己手。雖說天下兵權都已歸於中央了(皇帝手中),但太祖皇帝還不放心,老睡不著覺,總感覺武將靠不住,不靠譜。於是就有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後來的皇帝也是堅決擁護,莫有不從(哎,都是疑心病惹得禍)。軍隊是一個國家安定,長治久安的保證。你說一個國家都沒有一隻強大的軍隊(國防力量),不被迫捱打才怪。我們也許聽說過“北宋無將,南宋無相”,正是這種重文抑武的國家政策,使得北宋軍隊的戰鬥力太low,這和北宋最終被外族侵略,走向滅亡,是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所以,我認為北宋滅亡,老趙家的先祖(趙匡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次,我們再想想,一個國家為什麼要變法?答案只有一個:國家到了內外交困的局面。我們都知道,北宋最早開始變法的並不是王安石的熙寧變法,而是范仲淹等人的慶曆新政,結果也是變法流產,官員流放。國家強不起來啊,你能說跟後期的這些皇帝沒關係?這些後期皇帝,要麼無能,要麼昏庸,要麼懈怠政務,任用奸相(蔡京),任用宦官(童貫),導致吏治腐敗,起義頻發(例如徽欽二帝時期)。所以北宋不走向滅亡,大廈傾倒才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貝學不好英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