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茗
-
2 # Mindy與橋上彩虹
一萬個小時理論,是指: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這個理論要是運用在英語學習上,還不把人累die啊?特別是對普通人來說,學英語又不是為了什麼專家,頂多是追求流利/準確表達。
所以,我建議,有很多東西,還是儘快搞定,儘快入門,先別考慮把戰線拉這麼長,因為這個過程要是拖的太久,效果反而不好。
短期要以具體可測量的衝刺目標為主,達到之後再升級。我見過很多學習英語的人,看起來是很會堅持,比如,已經堅持背了78天單詞。然後,我問:那你這個背單詞要背到什麼時候,你才開始學其他的呢?
要知道,聽力與閱讀還有口語,並不是要等到把所有單詞都背完才能開始啊,要是真這樣做,那就輸了。
短期️具體️衝刺目標長什麼樣?
比如,1個月內,把雅思詞彙背完至少1遍。2個月把發音教程學完,並能發準80%的音,為了好做對比效果,開始之前錄一段英文,2個月之後,再讀一遍這段英文,自己聽,或讓別人幫忙評估。
達到目標,給自己獎勵,先開心開心,再重新定計劃,執行,再驗收。
1萬個小時理論最容易讓人陷入“感覺自己很努力”的假象,沒有短期目標回顧與驗收這個過程,一是大部分人根本堅持不下來,二是這樣效果並不好,還容易受打擊。
所以,聽我一句勸,先別管這個10000個小時理論說什麼,每次把目標定在墊腳就可以達到的地方,一次上一個小階梯,既不累人,又有幹勁。
大家覺得呢?
在《天才假象》這本書裡也說到一萬小時理論。這本書的觀點,我總結主要有3條:1.一萬小時的練習;2.主觀積極;3.用正確的方法,或找到好的老師指導。
所以學好英語或做好什麼,一萬小時練習是基礎,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要主觀積極的學,而不是被動的。很多初級的操作和工作,很多人遠超一萬小時,但是一輩子還是在那個位置,沒有任何進步。這是因為他們習以為常,沒有主觀積極進行改進,提高。
需要好的方法,找到好的老師指點。我們自己積極用心主動了,但是沒有好的方法,時間用了很多,但是進步緩慢或走了彎路,沒有進步。所以我們需要去學習別人好的方法,如果有好的老師指導,更是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