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有疑問。
兩點:
1 陳壽先引用郤正之口,表揚了姜維一大通,然後最後總結時又說“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很矛盾。
2 姜維怎麼也沒到粗通文武的地步。陳壽是蜀華人,不可能對姜維不瞭解的。曹奐有評價:蜀所恃賴,唯維而已。
我的理解是因為姜維對魏來說有大大的汙點:
1 姜維本是魏臣;
2 姜維降魏之後又謀反。
所以姜維對於魏來說,是大逆不道之臣,陳壽實在是一句好話也不敢說。何況姜維謀反時司馬師已經控制了朝政。
所以綜觀姜維傳,通篇之話,偏偏與陳壽最後的結論合不到一個拍子上。姜維傳怎麼看也不象是一個粗通文武之人的評價,何況他是與蔣婉費緯一起列傳。
陳壽在姜維傳的記載:諸葛對姜維有評價、鍾會有、鄧艾有、郤正也有,都是褒義的,偏偏最後一句大相廳徑。
所以陳壽的評價我覺得是沒辦法的曲筆。
至於孫盛的說法,其實老裴已經評價過了,不細說了。
另外,姜維屢次北伐,我總結的原因是因為,姜維被魏國無情拋棄過,所以姜維一則痛恨魏國無道,背信棄義。二則投奔諸葛之後,無存功卻被封侯,官職屢屢特遷,作為一個降將,而且他投降之時,只是一個偏將軍,無名小輩,卻被諸葛破格起用,馬上封侯,而且很快就做到了中監軍、徵西大將軍。所以姜維感到身受國恩卻無尺寸之功,他一直都覺得自己受恩過重,所以他就報了以死效國的決心。所以姜維瘋狂北伐,不顧兵力懸殊和軍事情形,完全是一付拼命的架勢。所以他後來,以全家性命為賭注,在皇帝都投降的情況下,還要孤注一擲,謀反覆國。他是要以死來報效蜀國。
我是因為注意到姜維從小就學習鄭玄的經學,所以才推斷到的。因為鄭玄推崇的是禮法,教導士子要出世,要努力做事來報答君恩。
我一直都有疑問。
兩點:
1 陳壽先引用郤正之口,表揚了姜維一大通,然後最後總結時又說“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很矛盾。
2 姜維怎麼也沒到粗通文武的地步。陳壽是蜀華人,不可能對姜維不瞭解的。曹奐有評價:蜀所恃賴,唯維而已。
我的理解是因為姜維對魏來說有大大的汙點:
1 姜維本是魏臣;
2 姜維降魏之後又謀反。
所以姜維對於魏來說,是大逆不道之臣,陳壽實在是一句好話也不敢說。何況姜維謀反時司馬師已經控制了朝政。
所以綜觀姜維傳,通篇之話,偏偏與陳壽最後的結論合不到一個拍子上。姜維傳怎麼看也不象是一個粗通文武之人的評價,何況他是與蔣婉費緯一起列傳。
陳壽在姜維傳的記載:諸葛對姜維有評價、鍾會有、鄧艾有、郤正也有,都是褒義的,偏偏最後一句大相廳徑。
所以陳壽的評價我覺得是沒辦法的曲筆。
至於孫盛的說法,其實老裴已經評價過了,不細說了。
另外,姜維屢次北伐,我總結的原因是因為,姜維被魏國無情拋棄過,所以姜維一則痛恨魏國無道,背信棄義。二則投奔諸葛之後,無存功卻被封侯,官職屢屢特遷,作為一個降將,而且他投降之時,只是一個偏將軍,無名小輩,卻被諸葛破格起用,馬上封侯,而且很快就做到了中監軍、徵西大將軍。所以姜維感到身受國恩卻無尺寸之功,他一直都覺得自己受恩過重,所以他就報了以死效國的決心。所以姜維瘋狂北伐,不顧兵力懸殊和軍事情形,完全是一付拼命的架勢。所以他後來,以全家性命為賭注,在皇帝都投降的情況下,還要孤注一擲,謀反覆國。他是要以死來報效蜀國。
我是因為注意到姜維從小就學習鄭玄的經學,所以才推斷到的。因為鄭玄推崇的是禮法,教導士子要出世,要努力做事來報答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