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①,
名成八陣圖②。
遣恨失吞吳④。
【註釋】
①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②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④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簡析】
懷古詩是人與歷史的對話。杜甫入蜀之後,對諸葛亮的濟世之才
情有獨鍾,這是他到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不久,就諸葛亮遺蹟所
作的一首懷古詩。《三國志·諸葛亮傳》說傳主“推演兵法,作八陣
圖”,但對其遺址何在,眾說不一。奉節縣永安宮南的長江沙灘上的
八陣圖,由於這首杜詩而格外馳名。詩中頌揚了諸葛亮在魏蜀吳三分
天下的鬥爭中,為創立蜀國基業的蓋世功勳。與此相對應,他在長江
沙灘上擺下的八陣圖,使他的名聲更加卓著了。八陣圖乃是由天、地、
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構成的戰陣,在長江灘上則聚石為
兵,縱橫棋佈為六十四個石堆。夏天洪水衝淹,這些石堆也巋然不動,
因而有“江流石不轉”之句,也象徵著諸葛亮忠貞不渝和名垂千古。
但是把八陣圖留在這裡,作為劉備徵吳敗歸的救援措施,實在不合諸
葛亮聯吳抗魏的戰略思想,因此它既是諸葛成名的歷史見證,又留下
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的歷史遺恨。“遺恨失吞吳”一句,由於漢字的
多義性而出現解釋上的分歧。《東坡志林》記載,蘇軾曾夢見杜甫對
他說:“世人多誤會吾《八陣圖》詩,以為先主(劉備)、武侯(諸
葛亮)欲與關公報仇,故恨不能滅吳,非也。吾意本謂吳蜀唇齒之國,
不當相圖。晉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志。以此為恨耳。”杜甫借
八陣圖思考著諸葛亮的功名與遺恨,蘇軾借夢境來解讀杜甫思考中的
謎,他們都在探究著歷史上一個“有缺陷的輝煌”。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①,
名成八陣圖②。
遣恨失吞吳④。
【註釋】
①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②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④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簡析】
懷古詩是人與歷史的對話。杜甫入蜀之後,對諸葛亮的濟世之才
情有獨鍾,這是他到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不久,就諸葛亮遺蹟所
作的一首懷古詩。《三國志·諸葛亮傳》說傳主“推演兵法,作八陣
圖”,但對其遺址何在,眾說不一。奉節縣永安宮南的長江沙灘上的
八陣圖,由於這首杜詩而格外馳名。詩中頌揚了諸葛亮在魏蜀吳三分
天下的鬥爭中,為創立蜀國基業的蓋世功勳。與此相對應,他在長江
沙灘上擺下的八陣圖,使他的名聲更加卓著了。八陣圖乃是由天、地、
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構成的戰陣,在長江灘上則聚石為
兵,縱橫棋佈為六十四個石堆。夏天洪水衝淹,這些石堆也巋然不動,
因而有“江流石不轉”之句,也象徵著諸葛亮忠貞不渝和名垂千古。
但是把八陣圖留在這裡,作為劉備徵吳敗歸的救援措施,實在不合諸
葛亮聯吳抗魏的戰略思想,因此它既是諸葛成名的歷史見證,又留下
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的歷史遺恨。“遺恨失吞吳”一句,由於漢字的
多義性而出現解釋上的分歧。《東坡志林》記載,蘇軾曾夢見杜甫對
他說:“世人多誤會吾《八陣圖》詩,以為先主(劉備)、武侯(諸
葛亮)欲與關公報仇,故恨不能滅吳,非也。吾意本謂吳蜀唇齒之國,
不當相圖。晉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志。以此為恨耳。”杜甫借
八陣圖思考著諸葛亮的功名與遺恨,蘇軾借夢境來解讀杜甫思考中的
謎,他們都在探究著歷史上一個“有缺陷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