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zhè gū tiān]不是一首詩,是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於傳奇劇的結尾處。《鷓鴣天》還是一首民樂曲,胡琴演奏。
《填詞名解》:"《鷓鴣天》,一名《思佳客》,一名《於中好》,採鄭嵎詩:"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按鷓鴣為樂調名,許渾《聽歌鷓鴣》詩:"南國多倩多豔詞,鷓鴣清怨繞樑飛。"鄭谷《遷客》詩:"舞夜聞橫笛,可堪吹鷓鴣?"又《宋史·樂志》引姜夔言:"今大樂外,有曰夏笛鷓鴣,沈滯鬱抑,失之太濁。"故鷓鴣似為一種笙笛類之樂調,詞名或與《瑞鷓鴣》同取義於此。至元馬臻詩:"春回苜蓿地,笛怨鷓鴣天";則似已指詞調矣。
示例: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
此詞作於作者貶謫黃州時期,是他當時鄉間幽居生活的自我寫照。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全詞描繪了一幅夏日雨後的農村小景。詞中所表現的,是作者雨後遊賞的歡快、閒適心境。詞人先寫遊賞時所見村景,接著才點明詞中所寫之遊賞和遊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自己雨後得新涼的喜悅。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讀來婉轉蘊藉,回味無窮。
全詩為: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譯文為:
遠處鬱鬱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
在鄉村的野外,古城牆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轉瞬已是夕陽。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
鷓鴣天[zhè gū tiān]不是一首詩,是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於傳奇劇的結尾處。《鷓鴣天》還是一首民樂曲,胡琴演奏。
《填詞名解》:"《鷓鴣天》,一名《思佳客》,一名《於中好》,採鄭嵎詩:"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按鷓鴣為樂調名,許渾《聽歌鷓鴣》詩:"南國多倩多豔詞,鷓鴣清怨繞樑飛。"鄭谷《遷客》詩:"舞夜聞橫笛,可堪吹鷓鴣?"又《宋史·樂志》引姜夔言:"今大樂外,有曰夏笛鷓鴣,沈滯鬱抑,失之太濁。"故鷓鴣似為一種笙笛類之樂調,詞名或與《瑞鷓鴣》同取義於此。至元馬臻詩:"春回苜蓿地,笛怨鷓鴣天";則似已指詞調矣。
示例: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
此詞作於作者貶謫黃州時期,是他當時鄉間幽居生活的自我寫照。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全詞描繪了一幅夏日雨後的農村小景。詞中所表現的,是作者雨後遊賞的歡快、閒適心境。詞人先寫遊賞時所見村景,接著才點明詞中所寫之遊賞和遊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自己雨後得新涼的喜悅。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讀來婉轉蘊藉,回味無窮。
全詩為: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譯文為:
遠處鬱鬱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
在鄉村的野外,古城牆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轉瞬已是夕陽。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