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43769950533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百川歸海——大勢所趨

    蠍鰳虎子掀門簾兒---露一小手兒

    鼻孔裡灌米湯—— 夠受的

    炒了的蝦米—— 紅人(仁)

    揍雞毛—— 壯膽(裝撣)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爭(蒸)氣

    豆芽炒蝦米(小蝦)—— 兩不值(直)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

    火燒旗杆——長嘆(炭)

    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

    老爺下轎——不(步)行

    老公拍扇——悽(妻)涼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

    一腳踢翻煤油爐——散夥(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

    弄堂裡搬木頭——直來直去

    冷水發麵——沒多大長進

    黃牛肩腳——不負責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盤裡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

    林沖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

    紙糊的琵琶——談(彈)不得

    擴充套件資料

    歇後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歇後語也叫俏皮話,可以看成是一種漢語的文字遊戲。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四種。

    歇後語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後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

    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最初的歇後語與現今的歇後語的表現形式並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為“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福”(出自《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後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範圍受到了限制。

    後來的歇後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手機出現軟體跳來跳去控制不住螢幕?